正文 第6章 克亞營銷導圖(1)(2 / 3)

另外,從抓潛到追銷,我們要樹立一個整體的觀念。 我們的目標是把潛在客戶變成永久的忠實客戶,所以在自動化營銷的過程中,你不一定非要實現銷售額的最大化不可。你的主要目的是把銷售流程打通,然後做到自動化抓潛;如果有機會,你再進一步擴大銷售。

所以,不要急於第一次就成交大單,不要急於第一次就要賣給客戶一個最高價的東西。如果那樣,客戶可能永遠都不會購買你的產品。

例如,雖然有些客戶從來沒有購買過我1000元的產品,但是他們參加了我的高價營銷課程。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需要持續地聯絡客戶,你需要與客戶保持這種溝通關係,不斷地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是最重要的。

在整個營銷流程中,你不要老強調銷售,不要強求銷售額的最大化,這不需要!關鍵是,你要打通整個銷售流程,讓它像機器一樣自動化運作,而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幹涉或是太多的努力,這樣你就輕鬆了。

然後,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實現利潤。記住,“自動化”是你整個賺錢機器係統保持暢通的關鍵。你可以培訓員工,把他們接電話的流程標準化、係統化,而不是讓你的副總衝上去接電話,這樣的過程是無法自動化、規模化的。

這裏的“係統”不是指計算機係統,而是一套可複製的銷售流程。如果你的流程中確實需要一係列的人為接觸,比如你的員工需要在第一次跟A類潛在客戶接觸,第二次跟B類潛在客戶接觸,那麼這些員工應該是能夠被培訓和複製的,而不是一些無法被複製的特殊人才,更不應該是老板自己;如果是這樣,你的流程就被限製了,無法放大。

當然,在網絡上實現這個銷售過程是最容易的。隻要有機會,你就必須考慮“如何在網絡上實現這個過程”,至少你的抓潛係統是可以做到的。即使你覺得客戶很少會上網,你也應該嚐試一下。

現在網絡的效率非常高,它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運作。這也是為什麼克亞營銷可以用很少的人力來做很多事情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抓潛係統是自動化的,它每天都在為我們輸送潛在客戶,沒有一天停過。

二、“魚塘”的發現

怎麼找“魚塘”呢?這非常簡單。

你需要走進客戶的世界,走進他的工作和生活中,這樣你會很容易發現——什麼樣的“魚塘”是你想要的。

比如,你是做翻譯公司的。你知道客戶公司的決策人是誰,隻要你走進他的生活,你就會發現:他每天要作很多的、各種各樣的購買決定。你去跟蹤幾個典型客戶,你就會發現這些人可能會傾向於購買某類產品或者某種服務。那麼對你來說,提供這類產品或者服務的公司就是你的“魚塘”。他們所有的客戶都可能是你的客戶。

比如,你的客戶是孩子的家長。當你走到家長麵前,你會發現:他在讀什麼類型的雜誌,他和什麼樣的人交流這方麵的話題,他還購買過哪些產品。如果你到他家去做客,你會看到一些玩具、一些小孩的衣服、一些兒童教育類的產品等。這些都需要你細心地觀察,分辨是哪一類玩具、哪一類衣服、哪一類培訓,這很容易。

所以,鑒定“魚塘”,就是要你走進目標客戶的生活,然後觀察:除了購買你的產品之外,他還在購買別的什麼產品或服務?也許有些產品或服務是他在使用你的產品之前必須用的,有些產品或服務是他在使用你的產品的同時必須用的,有些產品或服務是他在使用你的產品之後必須用的……那麼這些產品或服務的提供商都會是你的“魚塘”。

“克亞營銷格局導圖”就是這樣一個模型。它會告訴你:你的周圍都是客戶或“魚塘”。你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合作夥伴,包括前行者、後行者、同行者、替代者。

前行者是指在你服務某個客戶之前已經服務過他的人或商家,後行者是指在你服務某個客戶之後才服務這個客戶的人或商家,同行者是指在你服務某個客戶的同時也在服務這個客戶的人或商家。

比如說,你賣的是車床產品,另外一個人賣的是發電機,從某種程度上說,你們的產品是相關的,所以你們是同行者關係。

替代者是指,如果客戶不用你的產品,而用了別人的產品,這個“別人”就是你的替代者。有人擔心:既然有替代者,那客戶選了他就可能不會選我了。

這是一個誤區。

我曾經跟一些營銷大腕辯論:“你們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好像客戶買了我的產品就不會再買你的了,上了你的課之後就不會再上我的課了。”其實,這是他們一廂情願的設想。

我說:“你有沒有問過客戶?如果你把最好的客戶找來,問他,有沒有上過別的營銷課程,我告訴你,很可能他們都上過!”所以,有時候看起來是替代關係的東西,實際上卻是互補關係,甚至是同行關係。

克亞營銷體係有它自己的優勢,但是我不會狂妄到——“你們隻需要學習克亞營銷,其他東西都不需要學。”這不可能,因為有很多東西可以互補,可以給你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