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案例11:互換客戶
在一般人看來,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是相互競爭的關係。比如,你買了高盛的產品,一般就不會再買摩根斯坦利的產品。但有時候它們也會互補。因為做投資很容易大起大落,好的時候你會賺很多錢,壞的時候呢,你也會虧很多錢。萬一虧了,客戶就會非常恨你,恨得要命。
所以,有個在高盛做投資的朋友就問我:“克亞,現在客戶都罵我,我真不知道到哪兒去找客戶。我該怎麼服務他們呢?”
我說:“很簡單,你去找摩根斯坦利的投資經理。因為現在的形勢不好,他肯定也會挨罵,你們互相交換一下客戶資源吧!”這是有原因的,雖然我朋友的客戶會罵他,但是從賺錢的角度來說,客戶還是要接著做投資的;即使他現在不選你的服務,他也總得選另一個人的服務。
所以,我說:“你可以跟客戶說:‘非常遺憾!這時候我沒能幫你賺到錢,但是我知道有一個產品你可能會感興趣……’ 然後你就把客戶推薦給摩根斯坦利的投資經理,當然對方也要推薦客戶給你。”
其實,“克亞營銷格局導圖”裏有很多互補的因素,你需要考慮到這些看不見的關係,包括政府機構,各種協會、媒體等。其中,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魚塘”,協會也是。
總之,找到“魚塘”是我們要做的第一個環節。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它的“魚塘”都不一樣,你需要知道你的“魚塘”在哪裏,你的目標客戶在哪裏。
還有,哪些“魚塘”的客戶質量比較好,哪些“魚塘”的客戶質量比較差?你需要由好到差,依次選擇潛在客戶。
這是“克亞營銷格局導圖”要表達的意思——首先找到“魚塘”,然後通過某種抓潛主張,讓“魚塘”裏的潛在客戶主動地找到我們,進入我們的營銷流程,接著通過不斷地給客戶提供價值,進行第一次成交,再進行第二次成交、第三次成交甚至鎖銷。這整個過程很關鍵,我在“營銷魔術”中有更詳細的闡述。
三、“魚塘”的選擇
“克亞營銷格局導圖”是通過改變行業格局來打造有利於你的營銷環境,你也可以用它來清點你的“魚塘”。
“魚塘”有大有小,也許那個“魚塘”有500人,這個“魚塘”隻有50人,人數不一樣,效率也不一樣。有的“魚塘”的客戶數量會增長得比較快,有的會慢一些,甚至會減少,這都是可能的。比如你跟一個老板合作,可能你們的潛在客戶數量都會相應地增加。如果增加的量大,那是非常好的事情。
有一點你要知道,並非合作夥伴的“魚塘”中的所有目標都是你的潛在客戶,但肯定有一定的比例是你的潛在客戶。這個比例有高有低,這也是一個衡量“魚塘”質量高低的參考標準。
1. 與“塘主”的互動方式與頻率
比如,《培訓》雜誌就是個“魚塘”,因為它有很多訂戶。另外,做會議營銷的管理培訓公司也是個“魚塘”。如果每星期都有上千人來參加培訓,而且它的服務很到位,那麼顯然,這個公司的客戶對“塘主”(管理培訓公司)的信任度會更高一些。因為他們有麵對麵的接觸和更長時間的互動。所以,你利用培訓公司的“魚塘”來抓潛,效果就比用雜誌的“魚塘”要好一些。
注意,當你利用別人的“魚塘”來抓潛或銷售時,你是在借力“塘主”的信譽,這是把客戶對“塘主”的信任轉移到你身上的一個過程。所以,你應該對“塘主”的信譽有基本的了解,萬一客戶對“塘主”的信任度很低,你借力的效果就會差一些。這點需要注意。
精彩案例12:誰的客戶質量好?
我的導師講過一個有趣的案例。他說:“你知道嗎,有時候我買了別人的客戶名單,然後我會去判斷他的客戶質量。但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比如有A、B兩個人,他們各有一份客戶名單。A是營銷高手,他寫的廣告文案威力巨大,所以他每天都會產生一批客戶。B的營銷水平不高,但是他每天也產生同樣數量的客戶。我問你,對我來說,是A的客戶質量好呢,還是B的客戶質量好?”
正確答案很顯然是B,為什麼?我的導師解釋道:“B這麼爛的營銷水平都能吸引到這麼多客戶,這說明什麼?這些客戶實在是‘餓’得不行啊!”
他說:“A的營銷水平很高,他吸引來的客戶,肯定包括一些比較勉強的人,所以你再去銷售是不太容易的。”這聽起來很有道理,對不對?
所以,評判“魚塘”質量確實需要從各方麵考量。 比如,這個“塘主”有沒有讓客戶失望過?如果他曾經欺騙過客戶,如果他的客戶對他很不滿意,那他的推薦對你來說是沒用的。
精彩案例13:你是誰的朋友?
有一次,我想認識一位美國公司的老板。我的一個朋友說自己認識他,這個朋友說:“是他呀,沒問題!你就打電話跟他說,是我讓你找他的。 ”我當時沒有作任何背景調查,就打電話給那位老板:“我是×××推薦的。 ”
他說:“誰?你是誰的朋友?”後來見了麵我才知道,這位老板對我那個朋友的印象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