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價值塑造了一番,大家都很想要。但實際上就是一本小書,這本書告訴你——怎麼尋找目標客戶。
所以,產品的體現方式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客戶想要什麼。這是我反複強調的,也是你一定要掌握的思維模式。
事實上,90%的營銷人都沒有掌握這個模式,包括一些營銷大腕,他們還是以產品為導向。如果你想實現“超高價營銷”,這是必須鏟除的一個障礙。
有一個問題你需要思考:我們該怎麼為全自動賺錢機器插上翅膀,讓它飛得更高,飛得更快呢?答案是:成為明星、專家。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因為賣同樣的東西,明星、專家會賣得更快、更好,而且價格更高。更重要的是,沒有多少客戶會跟他們討價還價。
如果成龍說:“我要做一個培訓。培訓不知名的電影人如何快速地成功,培訓你們的孩子如何快速地成為電影明星。我的課程收費是3天50萬元。”我想,沒有幾個人會去討價還價的。“能不能便宜一點,45萬元可以嗎?”——這種情況不會出現。
越是低價的市場,討價的行為越普遍。
你到奔馳的4S店看一看,有幾個人在討價還價?但是你到那些低價的車行轉轉,會發現情況截然相反。客戶為了200元的折扣,會折騰上1020分鍾。
為什麼?因為賣車的老板覺得:“200元我確實不能讓,讓了之後,我就沒利潤了。”但是買車的人覺得:“這200元就是我12天的工資啊,我必須談。”所以,他們會吭哧吭哧地折騰半個小時。
但是,在賣奔馳車的地方就很少有人會討價還價,雖然他們也想打折,但是他們不一定願意說。這是人性。
所以,對於銷售來說,明星身份具有巨大的優勢!
那如何成為明星呢?很多人也認同明星的威力,但是他們覺得:“明星是很神秘的,成為明星這個過程是很難被剖析的,要靠機遇。”實際上這並不複雜,就幾個因素。
一、眾人的議論:出鏡率
我們需要逆向思考,對明星進行剖析。 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某個人是明星呢?我們能不能創造條件,讓自己也成為別人眼中的明星?這就是逆向思維,其實非常簡單。
第一個條件是什麼?第一個條件是讓眾人議論你。 如果所有人都在議論你,你就是明星。如果我們能夠製造這樣的一種聲勢、這樣的一種環境、這樣的一種氣氛——讓所有人好像都在議論你,那你就是明星。
怎麼讓所有人都去關注你、議論你呢?方法是提高出鏡率。 你知道,明星經紀團隊最重要的一個功能是什麼嗎?就是不斷地給明星製造各種各樣的話題,這實際上就是讓別人去議論他們。所以,“有多少人在議論”是衡量明星名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
比如美國的社交明星Paris Whitney Hilton,她是希爾頓酒店集團的繼承人。她不會演電影,也不會唱歌,但是她的名氣非常大!為什麼?因為所有人都在議論她。
她現在去好萊塢酒吧喝酒,一次出場費就是20萬美元。而且老板會很自豪地宣告:“嘿,你知道嗎?Hilton小姐今天會來我們的酒吧喝酒。”
單靠這個,她一年能掙800萬美元。什麼也不幹,隻是到酒吧去串場而已。為什麼?因為她名氣大。為什麼她名氣大?因為大家都在討論她。
她是怎麼形成這種氣勢的?為什麼一下子大家都在議論她?很簡單,一開始她跟一些有名氣的男明星交往,談了又吹,吹了又談,一下子就吸引了媒體的關注……最後,自然大家都在關注她、討論她。這是她的秘訣。她一年就這麼輕輕鬆鬆地賺幾百萬美元,而且已經持續六七年了。
這是人們對於明星的一種思維。很簡單,你到馬路上去看看,如果一群人都在看一個人,那你也會情不自禁地去看這個人。
所以,利用這種思維傾向,我們可以產生類似明星的效應。
怎麼產生明星效應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傳播機器的運作
傳播機器就是用於產生明星效應的。比如在自發傳播中,你需要彙總、彙報,然後發布出去。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就是要推廣這件事情,讓其他人知道:“噢,好多人在議論這個事情。”這樣自然就會形成一種明星效應。這是非常巧妙的!
當然,我需要提醒你:你所傳遞的東西,必須是真實的。你不能編造,那樣你遲早會自食其果。在誠實的基礎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隻是通常你沒有注意到。
我一般會到郵件中去尋找思路。比如我會去看一下客戶的問題,這會刺激我產生一些新的想法,然後我再製作一些視頻跟大家彙總、分享。
實際上,有人在關注你時,如果你不去彙總,別人是不知道的。隻有經過你的彙總,別人才會知道。
像《剖析劉克亞》,就是一個彙報。我把別人的評論拿過來,然後再進一步放大。所以說,傳播機器的運作已經為你的明星定位造就了氣候——“噢,這些人在討論你,很多人在討論你。有專家,有朋友,他們都在討論你、議論你。”
記住,你不能為了傳播而傳播,最終你還是要讓客戶得到價值,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