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麵的平衡一定要處理好,你的出發點一定是給別人貢獻價值,然後順便讓他得出自己的結論,這個結論也是你想要的。
二、好萊塢絕活:視頻
想象一下,明星經常在哪兒出現呢?報紙、雜誌、電影、電視等。一般來說,我們也傾向於認為明星首先得在電影或電視上出現。所以,拍電影或上電視是塑造明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其實不管是好萊塢大片,還是國內的影視劇,它們都為我們培養了一大批這樣的觀眾——隻要看到某人在電視、電影上出現,人們就認為他是明星。這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其實,很多明星是不怎麼紅的,可能隻演過一部電視劇、唱過一首歌,但是當他到某一個城市去演出時,還是會有很多人去找他合影或者簽字。
這種現象很常見。如果隻是作為一個普通的文化現象,讓大家去討論這個明星怎麼樣,那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你怎麼造成這種傳播效果,讓大眾也認為你是明星。這是需要你思考的。因為當客戶認為你是明星的時候,他對你的價值認知、對你的期待,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對你的整個認知發生了改變。這是非常重要的。
很簡單,既然好萊塢,或者是影視行業,已經為我們培養了這麼多的“粉絲”,這些“粉絲”對明星有了一定的思維模式,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思維模式來打造明星效應。
1. 形成條件反射
怎麼打造呢?首先是用視頻。很多時候,我們對視頻的反應就是一種條件反射。如果我們在電視上見過某人一兩次,我們就傾向於認為他是明星。
最初宣傳表演英語的時候,我們隻是在電視上出現過一次,然後就有很多讀者來信,或者打電話給我們。當時我就意識到:電視的威力太大了!當然,你不一定非得在電視或者電影裏出現,才能成為明星,因為現在的視頻手段特別多。
在初始階段,我認為視頻比文章的影響力要大。我跟其他營銷專家爭論過這點。一些做流量推廣的專家認為:“他寫的文章越多,被搜索的機會就越大。”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樣,這是他們做流量的觀點。
但是,你的文章再多,如果你不能把它們變成現金,也是沒用的。這是典型的克亞營銷的“後端思維”——我不僅僅追求數量,更關鍵的是,我要獲得質量。質量是什麼?質量就是能夠帶來現金的客戶。能夠成為終生“粉絲”的客戶,才是真正的好客戶。
怎麼才能獲得這樣的客戶呢?方法是用視頻。 文字雖然能夠把更多的人吸引過來,但是文字有兩大問題:
第一,它沒有明星定位。視頻就不一樣了。現在你看一段視頻,在潛意識當中,你仍然會產生跟看電視節目一樣的感受。這是非常巧妙的!這也是影視業帶給觀眾的一種思維定勢,但是文字就沒有這種效果,這是視頻的一大優勢。當然,你的視頻不能製作得太差,太差就沒有明星效應了。
第二,觀賞的方便性。比如我錄一段50分鍾的視頻。隻要視頻的內容是有價值的、易於觀賞的,那麼很大部分人會一直看到最後,他們願意花上50分鍾去看一段視頻。但是你讓人花50分鍾去讀一篇文章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從銷售上講,客戶在你的網站、商店逗留,或者他跟你對話的時間越長,那麼他購買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這是視頻的另一大優勢,我們要充分利用。
很多時候,人們對明星的反應是下意識的,是不經過理性分析的。比如你看到成龍來了,你馬上就會有反應:“哇,是成龍!我應該跟他合影或者讓他簽字。”一看到範冰冰,你也馬上會反應:“哇,是範冰冰……”你的感應也不一樣。也許每個人看見明星的想法都不一樣,但是這都是一種條件反射,是一種瞬間的價值趨向,我們要好好利用。
2. 視頻無須大製作
當然,好萊塢大片的製作是比較精良的,畫麵、音樂都配合得非常好,但是這並不代表你要花巨資去這麼做,不需要!
現在做視頻的手段非常多,也非常簡單。有一些做導演的朋友告訴我,10萬元的攝影機和幾千元的DV機,錄出來的東西確實有區別,比如在清晰度、光線上有區別。但是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尤其是當你放在網絡上去時。 如果你想製作得精良一些,你可以在照明上處理得好一點。用光不一樣,視頻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