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安防儀態規範的功能
①展示素養。儀態在安防人員執勤時,起著不可輕視和忽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甚至還影響著安防執勤行為的效果。在社會實踐和心理學研究中,都證明:人一般較為重視自己的直觀感覺,即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感覺認識,對人際交往的頻率和質量,起著極大的引導和助推作用,往往產生於對對方的儀態印象的基礎之上。如美國學者艾伯特·梅拉比安,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人際間一個信息的傳遞=7%語言+38%語音+55%形體。從這一對信息傳遞各種載體的負荷量進行分析的公式,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形體部分在信息傳遞中的作用遠遠高於語言本身,甚至高於語言和語音的總和。另一位體態語言學大師德惠斯戴爾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在兩人間的溝通過程中,有65%的信息是通過體態語言來表達的。這些研究均證實了體態信息的負荷量要大於有聲語言,且常常產生比有聲語言更真實、更直接的效果。但儀態隻是一個載體,其反映內容質量的優劣或高低,並不取決於載體的本身,而是取決於人的內在素質(思想、情操、品質、修養等)的養成和有機地流露和展示。故安防人員隻有具有良好的內在素質,才能自然產生嚴肅端莊、和諧得體、充滿自信和感染力的儀態,並以此為支點,產生輻射效應,推動安防執勤行為質量的躍升。為此,安防人員應高度重視儀態的意義和作用,提高自身內在修養和操行水平,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積累,逐漸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儀態展示與表達質量,使儀態在安防執勤行為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②傳情達意。在現代社會人際交往溝通的許多場合,人們經常用點頭示意,表示讚賞、支持或同意,用搖頭示意,表示否定或拒絕;用手舞足蹈,表示興奮或高興,用怒目而視,表示憤怒和不滿;用拂袖而去,表示難以忍受或不屑一顧等,正如俗話所言:“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對此予以佐證:當一個人在悲痛欲絕之時,對其輕輕數下、充滿深情的撫摸,足以勝過千言萬語,諸多同情、理解、關懷、體諒、安慰的情感,都通過這一不經意、不起眼的儀態動作,予以流露和展示,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積極效果。
③簡潔生動。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禮儀規範中的繁文縟節,逐漸被人們放棄,而追求更為簡潔、生動的交往與表達形式。而體態語與有聲語言相比,由於其多數是受人的潛意識的支配,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自然流露和展示,同樣能更好地反映人的內心世界,為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使用。
如食指彎曲與大拇指構成一個圓圈,餘下三指豎起,表達的是英語中“OK”的意思,它簡練、生動和形象地表達了讚同、認可和接受的態度,這遠比用語言表達來得準確,效果更好。此外,由於有聲語言是經過理性處理過的,故有時往往缺乏真實性和可信性,如果輔以判讀對方的體態語,並予以比對,其結論的可靠性將大大地增加。如一個口言理虧,但其雙手交叉抱於胸前,眼神中流露著不服的人,你就不會相信其語言上口是心非的表達,而寧願相信其體態上真實內在的流露。
3.安防儀態規範的要求
①有效地學習和運用體態語言
安防人員要在了解和掌握體態語言的概念和功能的基礎上,認真學習體態語言的相關知識,側重把握體態語言的分類、不同體態語言的表現形式及相互間的伴隨關係、運用體態語言的時機與場合、運用體態語言的方法與技巧、使用體態語言的禁忌和注意事項等,切忌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地盲目模仿,隨意地人為創造。此外,還要注重學與用的有機結合,因時、因事、因情正確運用體態語言,檢驗其功能與作用的實效性。
②有效地將個人內在素質與體態語展示進行有機的整合體態語言的有效運用,是一個人儀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優雅的風度與氣質為具體表現形式的外在美,但這種外在美必須建立在內在美,即心靈美的基礎之上。離此基礎,就沒有真正的儀態美,兩者間是相輔相成、互為支撐、互為依托的因果關係。安防人員必須清楚地知會和把握兩者間這種辯證關係,從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著手,以道德品行、人格品位、文化底蘊等為側重,苦練“內功”,方能做到兩者間的和諧統一,並作用於實踐,自覺地糾正和克服自身體態語言展示的不良習氣與習性,從整體的角度,促進自身的體態語言向文明、禮貌、優雅、大方的方向轉進。
③有效地鍛煉和提高研判體態語言的能力
安防人員在塑造、完美及了解自身體態語言的同時,還應注重學會研判和把握對方的體態語言。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清楚知曉所有的約定俗成的體態語言的表現形式外,還要因人而異地,對每一個特定對象的性格、情感、品行、修養等,有一個基本大致的了解,方能準確把握每一個特定對象體態語言表達或傳遞的真實內容。無此前提,孤立、片麵地對對方的某一體態語言予以判斷,就容易出現曲解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