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安防禮儀基本常識(4)(1 / 2)

③體態語言運用的禁忌

在安防禮儀規範中,有一些體態語言,屬於嚴重的失禮失態習慣,應在實踐運用過程中,予以糾正和避免。如:在崗執勤時,當眾搔頭皮、掏耳朵、挖鼻孔、修指甲、搓泥垢等,都是不好的體態語言習慣,都會給對方留下缺乏教養、不懂禮貌、淺薄傲慢的不良印象,直接影響到安防禮儀形象的建立。

第四節 安防服飾規範

服飾指的是衣服和裝飾品,是人形體的外延,是一種傳遞人的思想、情感等非文化心理的非語言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它還體現了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社會的民俗風情。同時,服飾還能彌補人形體上的一些缺陷,構成影響人們外在形象的重要因素,起到美化視覺環境,增添人的自信心和滿足感的作用。

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穿著得體、端莊的服飾,可以充分顯示一個人的身分、氣質、涵養和情操,反映出良好的心理狀態,也能體現一個人的性格特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以及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們已開始強調和講究著裝與環境的和諧與統一,在不同的環境、場合,應著不同的服飾,已成為大眾的共識。作為物業管理的安防專業,在服飾的選擇上,也有著體現專業特性的標準和要求。

一、正裝的選擇

安防禮儀規範所言的正裝,是指物業安防人員在崗執勤時的著裝,應穿著與本人扮演和承擔角色相稱的、統一的製服。

在物業管理實踐中,物業安防人員的正裝,一般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保安公司製作的製式保安服,二是物業企業自行製作的,體現企業特性的安防服。保安公司製作的製式保安服,是經過公安機關認可和監製的,較為統一和規範,而物業企業自行製作的製服,則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安防人員上崗時,穿著統一的製服有如下目的與作用:首先,是尊重服務對象的需要。當服務對象需要或是遇到問題時,便於其識別和確認,能迅速找到服務或解決問題的責任或義務承擔者。其次,是執行和落實服務規範的需要。物業管理的服務規範,是若幹個具體的服務規範與標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規範的整體效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而服裝的統一規範,則是構成整體規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再次,是塑造企業良好形象的需要。安防人員服裝的規範,具有鮮明的標示特征,是物業管理企業安防崗位醒目的標誌,這一標誌從一個側麵,體現了該企業的文化品位和整體素質,是企業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最佳廣告。最後,是塑造安防人員個人形象的需要。著統一製服上崗,可以使安防人員心理上形成良好的歸屬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既能增強管理與服務的權威性,又能規範其言行舉止,促進個人素質的整體提升。

二、製服的製作

1.麵料講究——物業管理企業在財力、物力允許的前提下,為安防人員統一製作的製服,應盡可能選擇優質的麵料,以純毛、純棉、純麻的天然纖維麵料或含毛、棉、麻的混紡麵料為宜;純化學纖維的紡織品,一般不宜選為製服麵料。

2.款式適當——物業管理單位安防製服在款式上,要根據本企業各專業的特點,有利於企業文化的傳播,從典雅、時尚、個性適用上下功夫,精心設計,其類別、式樣、造型、厚薄,應根據季節而隨之變化,做到實用、莊重,識別性強。

3.製作精良——在加工製作時,要做工精細、針腳細密、表麵平展、左右對稱、紐扣釘牢、扣鎖完好,使著裝者能充分展現其應有的風采。

三、著裝要求

物業管理企業在安防製服配備上,一般以兩套為宜,以便於換洗更替。除此之外,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外觀整潔——物業安防人員著裝必須外觀整潔,保持衣著幹淨、平整,給服務對象留下莊重、可信任的感覺。注意做到“三不要”:①不要著布滿皺折的製服,製服洗滌後,在著裝前,要進行熨燙,如暫時脫裝,也應用衣架等懸掛起來,保持製服的整齊;②不要著殘破的製服,如被扯破、磨破、燒洞或紐扣丟失等;③不要著沾有汙漬的製服,如油漬、泥漬、汗漬、墨漬、血漬等,這樣往往會使人產生不潔之感;④不要著有異味的製服,這會使對方產生厭惡之感。

2.文明著裝——物業安防人員應講究文明著裝,不僅強調美觀,還應重視是否雅觀。要做到十分雅致,令人賞心悅目,不落俗套,應做到“四不要”:

①不要過多暴露身體,凡有礙觀瞻的隱私部位均不宜暴露在外。②肥瘦長短必須合身。過大、過長顯得無精打采、呆板,過小、過短則顯得捉襟見肘,既不方便工作,也沒有形象。③不要過分豔麗。色彩應以深色、單色為主,不宜過多、過豔,注意明暗變化的程度,以上裝淺、下裝深為宜,否則會使人眼花繚亂,給人留下輕薄、浮躁的感覺和印象。

3.著裝得體——對安防人員上崗時的著裝,應進行認真檢查,要求其上崗時,必須按規定、自覺地著製服,不允許任何人例外,而且要著裝得體。著裝時,應注意:①內衣不得外露,如背心、襯裙、襪頭等;②著製服時,按規範除領扣之外,襯衫的衣扣與袖扣,皆應扣好,若是打領帶,領口也應扣上;③將襯衫的下擺,放在西褲內,卷起袖管、褲管等,都是有違安防人員上崗著裝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