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骨折臨時固定的方法
①上肢骨折固定的方法。在上臂外側放一塊木板,用兩條布帶將骨折處上下固定,前臂用三角巾或腰帶吊於胸前;或將手插入相當於第三至四個紐扣之間的衣襟內,然後用布帶將上臂固定於胸部。
沒有木板時,可用竹片、三合板、高粱稈、樹枝、鞋底等。取材要與上臂同長,盡可能取兩到三塊,用毛巾或衣服做墊,分別置於上臂前、外、後側;若隻有一塊可置於外側,然後用三角巾或布帶固定兩道,再用腰帶將前臂吊於胸前。
如果沒有就便器材,可用三角巾把上臂直接固定於胸部,然後再用腰帶或三角巾,將前臂吊於胸前。
②前臂骨折固定法。用兩木板(或木棒、竹片等),分別放於掌側和背側,若隻有一塊放於背側,用手帕、毛巾疊成帶狀綁紮固定。然後用三角巾或腰帶將前臂吊於胸前。
沒有固定材料時,也可以用衣襟固定。把傷員傷側的衣襟向上翻折起來,兜住前臂,在衣襟角上刺一個小孔,掛在上衣第一個紐扣上,再用腰帶在肘關節上將上臂固定於胸部。
③大腿骨折固定方法。將一塊長度相當於從腳下至腋下的木板(或木棒、竹片等),放於傷肢外側,在關節和骨突處加墊,用五到七條布帶(或腰帶等就便器材)將傷肢以胸、腹、大腿及小腿分段固定。若與健肢同時固定效果更好。
④小腿骨折固定法。將木板放於傷肢外側,如有兩塊則內外側各放一塊,在關節處加墊,然後用三到五條包紮材料固定。沒有木板時,可用木棒、竹竿、鎬把等代替,但長度應超出骨折處上下兩關節,固定方法同上。
(3)骨折臨時固定的注意事項
①若傷口出血,應先止血,再包紮固定。
②開放性骨折,要先將傷口簡單包紮,受損肢體大致複位,然後再固定,但不宜將刺出傷口的骨折端,送回傷口。禁止對骨折斷端進行反複、準確複位,以免增加傷員的痛苦。
③骨折固定時,必須將骨折端的上、下兩個關節一起固定,如大腿(股骨)
骨折,應將膝、髖兩個關節固定;小腿骨折應將踝、膝兩個關節固定等。
④骨折固定的材料,不宜直接接觸皮膚,應在其間墊以棉布等柔軟的材料。
⑤固定綁紮的鬆緊度應該合適,不要太鬆,也不要太緊,鬆了起不到固定的作用,緊了容易造成血液循環受阻,而引起肢體壞死。四肢固定應將指(趾)
尖露出,以觀察血液循環情況。
⑥對脊柱(包括腰椎、頸椎)損傷的傷者盡量不要輕易搬動,特別不要違背傷者意願進行搬動。如果懷疑傷者有脊髓的損傷(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出現肢體麻痹),最好使傷者在原地保持原體位不動,盡快通知醫療機構救助。
⑦離體斷肢有再植可能(斷端較整齊,汙染較輕,時間較短),應包好隨傷者一同送往醫院。
4.搬運技術
急救常用的搬運技術有徒手搬運和擔架搬運。
①徒手搬運
徒手搬運是沒有器械的搬運,它分為單人徒手搬運和雙人徒手搬運。
A.單人徒手搬運有扶持法、抱持法和背持法三種,根據傷者的情況酌情采用。
B.雙人徒手搬運有扶持法、依托法和拉車法三種。
②擔架搬運
擔架搬運時,要特別注意將傷者放置擔架上的方法。對脊柱損傷的傷者,搬運時必須要特別小心,移動中一定要注意脊柱的穩定,具體方法是:首先將上頸托住,然後三個急救人員在傷者一側,同時將手伸入傷者下肢、臀部及背部下方,另一方人員雙手托其頭頸部,並沿人體縱軸方法牽拉,四人同時用力將傷者抬起,放在擔架上,固定以後再進行搬運;絕對不可以一人抬上身,一人抬下肢進行搬運。
脊柱損傷的傷者使用的擔架,應是硬質的,緊急情況下,可用門板等代替,並要在傷者頸部及脊柱兩側下方墊上衣物,以增加脊柱的穩定。
5.心肺複蘇技術
心肺複蘇技術主要指人工呼吸和體外心髒按壓兩大技術。如果傷者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實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髒按壓,以盡力挽救傷者的生命。具體方法如下:
①一拍、二按、三呼叫。使傷者仰臥,立即拍打雙肩,按壓人中穴,並呼叫其姓名,如無反應應采取別的急救措施。
②做人工呼吸。使傷者仰臥,抬起下頜,使頭部盡量後仰,必要時可在頸下墊上東西,以保持呼吸道通.;一手將口腔掰開(如口腔無法掰開,可采用口對鼻的吹氣),一手捏住鼻子,吸一口氣,對準其口腔或鼻子吹,吹氣要求緩慢有力,口對口(或鼻)一定要貼緊,吹得有效,可見傷者的胸部擴張,吹氣量600~800毫升,然後口和手都立即離開傷者,並注意觀察傷者胸部是否回縮,並有氣流從傷者口鼻排出。一開始連吹兩口氣,每次2秒左右,以後每5秒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