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子夜2時,攻擊部隊行進至離官陡門約10公裏的地方時,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粟裕麵前:前方有一條河由於水深需要乘船擺渡。如果走水路,部隊很可能會因敵人封鎖渡船而找不到船過河;如果走陸路,就會多繞5公裏路,這對已經連續行軍近9個小時、人困馬乏的部隊來說不僅是個嚴峻的考驗,而且一旦不能在天亮前趕到官陡門發起攻擊,計劃就會前功盡棄,甚至還會陷於增援之敵的重兵包圍中。
粟裕當機立斷:還是走陸路!為了節省時間,官兵們餓著肚子在黑夜中急行軍,在巧妙地通過敵人的頭道橋據點後,於4時許神不知鬼不覺地抵達距官陡門約2公裏的王石橋。按照預定作戰方案,粟裕率攻擊部隊主力衝過橋,從西向東打;另一部沿河東岸北進,實施夾擊。
在冬日黎明前最黑暗、最陰冷的時刻,據點裏的敵人正躺在暖暖的被窩裏睡大覺。粟裕果斷命令部隊出擊。頓時,槍聲、手榴彈爆炸聲、衝鋒號聲和“繳槍不殺”的呐喊聲響成一片。接著,東岸部隊的機槍也打響了。攻擊部隊迅速突破鐵絲網和其他障礙物,衝進據點。從睡夢中驚醒的敵人還沒有弄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就被打得人仰馬翻,甚至有的敵人還沒穿好衣服,就稀裏糊塗地當了俘虜。趁著敵人驚慌失措之際,粟裕指揮部隊一鼓作氣,衝到河邊,奪取了小木橋,占領了偽軍司令部。偽軍殘部乘夜暗四處逃竄。
第三戰區邀粟裕講授經驗
整個戰鬥隻用了短短的8分鍾,連同清掃戰場總共用時20分鍾。當周圍的敵人明白過來,紛紛向官陡門據點增援時,粟裕早已率領部隊押著俘虜,帶著戰利品安全撤走了。
奇襲官陡門,新四軍大獲全勝,以輕傷2人的微小代價,殲敵300餘人,其中俘敵57人,還繳獲了一大批槍支彈藥。
此戰,讓日軍氣急敗壞又無可奈何:“新四軍是個神,你打他時一個也沒有,他打你時都出來了。”國民黨軍第三戰區還專門邀請粟裕去講授遊擊戰的經驗。從戰法、戰術動作到打擊對象和目標選擇,粟裕一連講了幾個小時,生動活潑,通俗深刻,令國民黨軍將領們讚不絕口。一位曾參與過“圍剿”紅軍的川軍師長更是頗為感慨:“粟司令,從前我對你們共產黨的軍隊是有點瞧不起的。可是今天聽了你的報告,我才知道你們的水平太高了。共產黨裏有你這樣的人,難怪立於不敗之地!以後還請多多關照。”後來,重慶《新華日報》還刊登了由粟裕親自撰寫的介紹此次戰鬥經驗的文章——《蕪湖近郊官陡門的奇襲》,粟裕指揮遊擊戰出神入化的美名被廣為傳頌。
邢大軍據《解放軍報》任洪森/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