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供應鏈角度的全麵質量管理研究
企業管理
作者:韓曉琳
摘要:本文從奶製品行業的安全現狀以及目前在供應鏈環節存在的問題出發,基於全麵質量管理理論及供應鏈管理理論,詳細分析奶製品行業在供應鏈環節出現問題的原因,並根據相應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全麵質量管理 供應鏈管理 奶製品
一、理論研究
1.全麵質量管理理論
全麵質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of Management),核心內容是:組織為達到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建立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讓顧客滿意及利益相關者受益的管理途徑。TQM是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立體式管理,是一種動態的、係統的管理理念。TQM強調持續的提升,滿足顧客的需要,減少重複工作,遠期規劃,擴大參與和團隊協作,流程再造,競爭性的標杆管理,以團隊為基礎解決問題,持續性的績效評估和與生產商更緊密的聯係。
2.供應鏈管理理論
供應鏈是指產品從原材料階段一直到最終用戶手中這一過程中,各種物料的流動和轉化,及伴隨的與信息流動有關的所有活動。食品供應鏈是一條特殊的供應鏈,是指由食品種植(養殖)、加工、貯運、銷售、消費等環節構成的鏈狀結構。食品供應鏈涉及到多個環節,各個環節的安全控製問題己經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要保障食品安全,必須對食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實施全麵綜合的管理。
二、國內奶製品行業盈利現狀
1.奶農盈利能力下降
在奶製品供應鏈中,原奶生產是源頭,負責提供原奶的奶農承擔著從奶牛育種、配種到飼料搭配、喂養奶牛以及擠奶等一係列的工作和成本。要想保證奶牛和牛奶的質量就需要選擇質量好的精液,價格就會較高,成本增加。2003年以後,因政府鼓勵、企業宣傳以及高額的利潤,奶農們興起了養牛熱,造成飼養成本上升、原奶收購價格下滑,很多奶農麵臨著負債和破產的嚴酷局麵。
2.奶站盈利空間縮小
奶站處於原奶生產到牛奶收購的中間環節,他們的上遊是奶農,下遊是牛奶生產企業。奶站收購奶農的原奶後,需要及時出售給下遊的牛奶生產企業,一方麵是成本積壓問題,另一方麵是保證原奶的新鮮和質量問題。近年來隨著下遊牛奶生產企業的規模擴大和生產能力提高以及奶站數量的增多,奶站的議價談判能力也日趨下降,因此就會受到生產企業的擺布和掣肘,奶站盈利空間被雙頭擠壓變小了。
三、主要安全質量問題及原因分析
奶源是奶製品供應鏈的起點,為後續奶製品的加工、生產、貯運和銷售環節提供保障。在我國奶製品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公司+農戶”成為主要的合作模式,但是該模式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生產企業與養殖戶關係鬆散、原料奶收購缺乏管理、利益分配不均等一係列問題,最終導致奶製品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下麵從奶農、奶站以及加工商三個角度來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
1.粗放式的養殖
養殖戶缺乏技術支持和檢測方法,造成原料奶質量參差不齊。現階段,我國原料奶主要來自農戶散養,這些農戶養殖規模較小,機械化程度不高,缺乏配套設施,而且奶牛品種退化,飼料營養不均衡、飼養環境差,這些都會影響原料奶的質量。特別是在奶牛生病用藥期間,牛奶中的藥物殘留普遍超標,養殖戶為了提高利潤,將這些牛奶混入大批原料奶中,作為正常奶提供給加工企業。此外,奶農也會進行人為摻假,提高原料奶的指標,影響原料奶的安全。
2.不規範的奶站
目前,生產企業多將奶源收購環節外包給私人,這些私人奶站管理水平落後,有些奶站技術水平低下,不能對原料奶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完整檢測。特別是當奶農摻假的手段越來越高明,他們知道采用何種添加劑能夠躲避奶站的檢測技術,原奶摻假物的檢測就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現有的原料奶檢測技術通常都是基於已經國家確認的有害物質或禁止放入的添加劑進行檢測的,因此當出現新的摻假物質時,這些檢測手段就會失靈。更有一些私人奶站與養殖戶勾結串通,共同摻假,蒙蔽生產企業,嚴重影響了乳製品的質量安全和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