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聯合沙美特羅_丙酸氟替卡鬆與噻托溴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應用(2 / 2)

2.2 兩組治療前後心髒結構及左室功能比較

經治療後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左室舒張末內徑、左室收縮末內徑、室間隔厚度均有所降低,且治療組降低程度優於對照組(P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輕度咳嗽2例,心動過緩2例,胃部不適、皮疹各1例;對照組輕度咳嗽3例,皮疹1例。均不影響療程,也未加重CHF症狀。

3 討論

臨床上我們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類藥物卡托普利聯合β-受體阻滯劑中的美托洛爾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治療6個月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及收縮末期內徑減小,室問隔厚度變薄,左心室射血分數提高。

卡托普利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的代表藥物。2005年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確定了ACEI應用的地位,是目前心力衰竭治療的基石。它能緩解慢性心力衰竭症狀,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預後,預防或延緩臨床心力衰竭的發生。ACEI同時抑製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RAS)和SAS,兼有擴張小動脈和小靜脈作用,抑製醛固酮生成,促進水鈉排出和利尿,減輕心髒前後負荷,抑製心髒的RAS,逆轉心室肥厚,防止和延緩心髒重構[3]。另外尚可抑製緩激肽的降解,可使具有血管擴張作用的前列腺素生成增多,同時亦有抗組織增生的作用。即使是重度心力衰竭,應用ACEI也可以明顯改善預後、降低死亡率。因此早期對心力衰竭給予ACEI進行幹預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2007年中國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明確肯定了β受體阻滯劑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不可取代的一線位置(IA類),不僅能改善左室功能、心室重塑和進一步提高生存率,而且是惟一有效降低猝死率的藥物。β受體阻滯劑必須在心力衰竭情況穩定後方從小劑量開始應用,逐漸增加劑量,適量長期維持。其作用在於保護心肌免受兒茶酚胺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降低室壁厚度,逆轉心室重塑,降低心率,減少氧耗,增加心肌能量儲備,減少心肌細胞凋亡[4]。

通過臨床治療觀察應注意要在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基礎上加用β受體阻滯劑和卡托普利,首次劑量要少,逐漸增加劑量,治療過程中心率、血壓適度下降,不要過低,急性左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Ⅳ級患者要慎用β受體阻滯劑。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卡托普利聯合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心功能衰竭,能有效抑製纖維化,延緩或阻止心髒重塑,緩解臨床心力衰竭症狀,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猝死率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從而改善生存質量和臨床預後,臨床有效率達93.3%,而且安全、可靠性大、不良反應小,可阻止心力衰竭的進一步發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 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02,30(1):7-23.

[2] 胡大一,吳彥. 規範心力衰竭治療,加強患者管理[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05,33(6):495-497.

[3]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 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89.

[4] 吳學思. 中國慢性心力衰竭指南(2007版)要點[J]. 中華內科雜誌,2008,47(4):267.

(收稿日期: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