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是通過通之、下積、瀉實、逐水以消除燥屎、積滯、實熱及水飲從而驅邪外出的一種治法。自張從正根據《內經》“中滿者瀉之於內”之要旨最早運用寒下法治療中風病以來,諸醫家對瀉下法的運用機製進行了探討。於永春[11]認為下法可改善大腦組織的血液灌注及神經營養,促進腦組織細胞的恢複,清除腦組織中的自由基,同時清除蓄積於腸腔中的內毒素。
筆者在下法的實施過程中一方麵運用口服中藥湯液(如果不能口服可予下胃管),另一方麵在口服湯藥時結合中藥湯液灌腸療法,筆者認為此法較口服或胃管給藥方便,更適合急救使用。中藥灌腸在中風急性期的搶救作用更大,因為藥物直達燥屎留滯的部位,一方麵稀釋大便利於大便的排出,另一方麵藥物中的有效成分能被直接吸收、刺激腸道的運動、加速大便的排出。
本次研究顯示,采用西醫常規保守治療配合口服中藥湯劑加灌腸湯液的下法治療中風急性期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在中風急性期搶救與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法作為中風主要治法之一而得到肯定。筆者通過臨床實踐認為,在急性期要通過中藥灌腸法使患者保持每日1~2次大便,在患者病情穩定時可中止,之後口服中藥,具體方藥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 黃選華. 辨證通腑治療中風病急性期96例療效觀察[J]. 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1,18(1):47-49.
[2] 李玲,趙建軍. 陽明下法治療中風急性期60例[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1):60-61.
[3] 劉龍,魏品康. 淺議下法在中風急性期的應用[J]. 遼寧中醫雜誌,2005, 32(12):1252.
[4] 高興來. 通腑瀉下法在中風病中的運用[J]. 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008, 22(9):68-69.
[5] 劉誌勇. 通腑瀉下法治療中風便秘臨床觀察[J]. 天津中醫學院學報,2000,19(4):15.
[6] 徐新平. 通腑瀉下法治療中風急性期便秘30例臨床觀察[J]. 浙江中醫學學報,2001,25(1):34.
[7] 王進,申紅萍. 通下法在中風急症中的應用[J]. 現代中醫,1998,41(4):17.
[8] 張立千. 下法在中風治療中的應用[J]. 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006,20(2):201-202.
[9] 薑鴻雁. 瀉下通腑法在中風急性期的治療作用[J]. 河北中醫,2008,30(5):491-492.
[10] 馬春,楊麗華. 下法在中風急性期的臨床應用[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6):699-700.
[11] 於永春. 下法在中風病中的應用研究例析[J]. 中醫藥學刊,2003,12(21):2118.
(收稿日期: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