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非脫垂子宮經陰道與經腹全子宮切除術效果比較(1 / 2)

[摘要] 目的 探討促進腹部手術切口感染裂開快速愈合方法,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方法 觀察組48例,充分敞開並清潔切口後予濕潤燒傷膏、生長因子外用於切口,再用無菌紗布逐漸拉合切口;選擇同期Ⅱ期縫合48例為對照組。結果 觀察組切口愈合時間及術後住院天數明顯短於對照組。結論 中西醫結合外治腹部切口感染,能夠快速愈合,簡單易行,減少患者痛苦,降低醫療費用,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外治; 表皮生長因子; 濕潤燒傷膏; 促進愈合

[中圖分類號] R2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137-02

外科手術切口感染是最常見的手術並發症之一,其中以腹部手術切口感染占第1位[1]。腹部手術中,超過90%為汙染或可能汙染的手術,尤其是急診的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剖腹手術,切口常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導致術後切口感染,其感染率高達20%~30%[2]。這也是腹部探查切口感染率最高的主要原因[3]。切口感染的發生,將直接延長患者的治愈時間,增加病痛和治療經費,由此引發的醫患矛盾也日趨顯現。近兩年來筆者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切口感染收到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來源於2007年6月30日~2009年6月30日普外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4],入院時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兩組年齡24~63歲,平均45.2歲。兩組組間年齡、性別、切口長度、裂開深度、合並症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切口裂開深度均未達腹腔。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對腹部感染切口拆除縫線,清除切口內積液、凝血塊,雙氧水、碘伏、生理鹽水清潔切口,無菌紗布輕拭幹,表皮生長因子(金因肽)切口噴射,濕潤燒傷膏擠入切口內,無菌棉簽均勻塗於切緣,厚度約2~3mm,外敷切口一端兩塊無菌紗布,醫用膠布拉合切口兩側留約1~1.5cm間隙固定,同樣方法分幾次覆蓋整個切口,再用2~3層無菌紗布覆蓋加用棉墊後膠布固定,以後換藥前用無菌棉簽或無菌紗布輕拭幹淨切口,再外用金因肽及濕潤燒傷膏換藥,每日1次,視切口滲出情況逐漸拉合減少切緣距離至治愈。

對照組:對腹部感染切口拆除縫線,清除切口內積液、凝血塊,雙氧水、碘伏、生理鹽水清潔切口,無菌紗布填塞切口內,外敷無菌紗布加蓋棉墊後固定。每日1次,待切口肉芽組織新鮮時予Ⅱ期縫合,Ⅱ期縫合後一般10d左右拆線。

1.3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切口完全對合,愈合良好,無紅腫,無滲出。

1.4 觀察指標

兩組病例各自愈合時間。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觀測值進行樣本均數的兩兩比較,差異標準設定為P

2 結果

兩組病例切口完全愈合天數分別為(9±2.16)d和(15±2.50)d。兩組比較具顯著性差異(t=9.306,P

3 討論

處理切口感染傳統方法是拆除縫線、敞開切口、排除膿液,每日用雙氧水、碘伏或1‰的新潔爾滅、生理鹽水等換藥,使傷口幹淨,肉芽新鮮後予以蝶形膠布拉攏讓其自行愈合或Ⅱ期縫合[2]。該方法換藥使切口符合Ⅱ期縫合的要求所需時間長,甚至有些患者出現切口腸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