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聖旨來得非常地突兀,按照以前劉胤征戰的慣例,朝廷是很少予以幹涉的,劉胤何時征進,何時回師,采用何種策略進行作戰,基本都是由劉胤來做決斷的,季漢朝廷上自陛下,下至朝臣,一直以來都沒有過什麼異議。
但這一次朝廷突然地降詔召他回京而且沒有闡明任何原因,不禁讓劉胤產生了一絲的不安,難道說在這道聖旨的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什麼目的嗎?
多年以來,劉胤和劉諶的關係相當地融洽,雖然他們隻是堂兄弟並不是親兄弟,但卻比親兄弟關係還更親密,這完全是基於十幾來他們風雨同舟攜手並肩的戰鬥友情,十幾年來,劉胤在前方作戰,劉諶在後方搞後勤,兩個人配合無間,平定天下的這份功勳,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但自從劉諶繼承帝位之後,劉胤明顯地感覺到了他們兄弟之間有一些疏遠了,本來劉胤倒沒有在意,畢竟劉諶當了皇帝,他們之間有了地位差,君臣有別,他們之間也就再不可能回到以前那種親密無間的地步了。
可是這一次出征吳國之前發生的西陵之戰,卻讓劉胤有了一些隱憂。劉諶執意地起用胡濟,似乎是別有用意的。雖然說當時劉胤在丁憂,無法統帥軍隊,但畢竟劉胤的麾下,仍有傅僉、羅憲這樣的中堅大將,論能力一點也不比胡濟差,另外朝中還有羊祜這樣謀略高深的重臣,完全可以堪當此任。
可劉諶沒有選擇親劉胤這一係的將領,而且選擇了和劉胤關係疏遠的胡濟,結果事實證明,劉諶的選擇錯誤,胡濟是一敗塗地,若非劉胤奪情起複擔當滅吳統帥,恐怕伐吳大業還不知道要推遲到何年。
如今伐吳剛剛功成,朝廷就急詔召他回師,這其中究竟藏了多少的貓膩?
諸將對朝廷的這道聖旨也是頗有微詞,現在伐吳大功告成,也該是他們這些征戰多年的將士放鬆一下的時候了,朝廷卻要他們緊急回師,這不是要人的好看嗎?
張樂第一個表示不滿:“剛剛打完仗,還沒來得及休整,朝廷就來催命,真是煩死了!”
張樂可是和當朝天子有著表兄弟的關係,唯獨他敢當麵發牢騷,其他諸將則在欽差麵前謹言慎行,倘若欽差回去在陛下麵前參上一本,那可是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其他諸將也就是背後嘀咕一樣。
送走了欽差,傅僉略帶憂慮地對劉胤道:“文宣,陛下的這一道聖旨,含義頗深,你切不可等閑視之,你長年不在朝中,洛陽那邊是何狀況,也不甚了然,周公尚有恐具流言之日,你建如此不世之功,難免會遭到小人嫉妒,此番也定然有人會在陛下麵前進過讒言,不可不防。”
劉胤點點頭,道:“不管怎樣,先奉詔回京吧,回京之後,便可以水落石出。”
接下來的幾日,劉胤都在準備行程之中,陸玄被任命為丹陽太守,坐鎮江東,顧家、王家、張家等幾大世家,也分別獲得了武昌郡、廣陵郡和廬江郡的太守之位,這也是劉胤曾經許諾給幾大世家的好處,至於揚州刺史和荊州刺史,按例還得由洛陽朝廷來升命,現在隻能是暫是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