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9章 1、戴維?麥克利蘭:成就激勵的三種需要和四個環節(1 / 1)

戴維?麥克利蘭,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管理學家,畢業於韋斯利安大學,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後任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兼任麥克伯公司董事長。麥克利蘭經常赴歐洲、亞洲各國講學並擔任美國及外國政府機構的顧問,對管理學的貢獻集中在人的激勵理論方麵。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他就致力於研究人的需要、動機和如何激發人的潛力。麥克利蘭出版專著近10種,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其中重要的著作有《取得成就的社會》、《權力:內省經驗》等。麥克利蘭在1955年對馬斯洛理論的普遍性提出了挑戰,對該理論的核心概念“自我實現”有無充足根據也表示懷疑。他認為,人類的許多需求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會性的,很難從單個人的角度歸納出共同的、與生俱來的心理需要。時代不同,社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需求當然就不同。麥克利蘭認為,人除了生理需要外,還有三種需要,即權力需要、合群需要、成就需要,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成就需要型激勵策略。下麵是他關於成就型激勵策略的三種需要和四個培訓環節:

三種需要:

1.權力需要

指揮別人和控製別人的願望。權力需要強烈的人喜歡“負責”,追求社會地位,追求對別人的影響,喜歡使別人的行動合乎自己的願望。這種人希望支配別人和受到社會的尊重,而極少關心別人的有效行為。

2.合群需要

指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密切關係的願望。合群需要高的人,喜歡合作環境勝過競爭環境,處理衝突時往往傾向於調和折中。

3.成就需要

成就欲望很高的人,關心成就比關心報酬更重要。

高成就需要的特點是:有強烈的承擔個人責任的願望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傾向於設置有一定程度困難的成就目標並冒相當的風險;強烈希望獲得工作績效的反饋;一心關注著工作和工作的完成。另一方麵,低成就需要的特點是:喜歡工作的冒險程度低和工作大家平均責任。

四個環節:

1.教育受訓人員怎樣像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那樣思想、說話和行動。

2.激勵受訓者為自己設置較高但又是能實現的工作目標。

3.給受訓者有關他們自己的信息,以提高學員的自我認識水平。

4.交流彼此的希望和擔心、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及從激勵人的共同經曆中創造團結互助的氣氛。

要點:

麥克利蘭經過20多年的研究認為,人的社會性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的,得自於環境、經曆和培養教育,特別是在特定行為得到報償後,會強化該種行為模式,形成需求傾向。麥克利蘭歸結出三大類社會性需要:對成就的需要,對(社會)交往的需要和對權力的需要。麥克利蘭的成就型激勵術曾引起廣泛關注。

成就需要,是指一個人完成自己所設置的目標的願望。成就需要激勵的方法,是正確引導被激勵者追求成就並滿足於獲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