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涉羈旅(一)(1 / 3)

一個月的集訓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下,我對這個特殊群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心在以後的囚旅生活中,不僅要細細地品味監獄生活,而且在他們中間,去接觸認識他們。即使自身的認知能力有限。即使才淺筆鈍,我也會爭取盡所能把這段生活,這群人記錄下來。讓社會讓更多的人了解監獄,了解囚犯。哪怕所述的隻有片言少語能表達初衷,滿足一下讀者獵奇的心,也不枉我孤燈下熬夜費墨之舉了!

8月2日,帶組的犯人組織新犯學習報紙,讀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把新犯人帶到院子裏,讓大家抽支煙,透透新鮮空氣。新犯人們按照訓練隊列時編排的位置,坐在地下吸著煙,小聲地嘮著嗑兒。

集訓隊的大鐵門被打開了,一輛大客車直接開進院子裏。管教科的警察和集訓隊的警察還有外來的警察向集訓隊走來,眼尖的犯人私下議論起來:“分人了,分人了,是三六勞改隊的車。”

警察們手拿著名單來到我們麵前,讓兩個組的犯人混編到一起,原地坐下來不許動,點到誰的名,誰站起來,“王曉剛、張茂國、李立……一個個犯人被喊出隊伍,另站成排,看看被點走的新犯人都是被處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人。看來這批人是被分到勞改農場的。有幾個長刑、無期、死緩的犯人悄悄地湊到我的身邊說:”宋哥,咱們明天也該分了,這批是分農場的短刑犯。”我點點頭沒有吱聲。

被喊出的新犯人有六、七十人,警察讓他們到寢室收拾自己的行李和物品。還好,沒有點到名的犯人不用動,也不必擔心拿錯物品。在集訓時分成兩個組,本身把長、短刑的犯人分成了兩個寢室管理,2、二組是短刑集訓組,剩下有十幾人,聽說這幾個人被留在了汽車廠大院,有的是有特長,有的犯人家裏找了人。短刑犯人能留在工業點改造是幸運的,因為在車間內作業,也不會貪黑起早,風吹不著雨淋不著。

分往六三農場的六、七十人被帶走了,裝在一輛大客車裏,顯得很擁擠,他們的行李是裝到另一輛汽車上拉出院子的。剩下的六、七十人思想產生了活躍,在院子裏竊竊私語,;嘮起磕兒來沒完沒了,都不知自己會分到一個什麼樣的單位。也難怪,無期、死緩,少說也得在院裏生活十四、五年,誰不希望自己能分到一個好一點的改造單位啊。

帶組組長把我們集中到了寢室裏,告訴我們不要著急,根據慣例,也就是一兩天,就分下去了。話音剛落,集訓隊的警察喊帶組組長把犯人集中起來,讓點誰的名,誰收拾行李。前兩批,每批有七、八個人,有五、六個人的。我是第三批點出來的,有八、九個人。集訓隊幹部讓我們打行李出來,被帶到了院子裏,幾個老犯人來接我們的行李,我們跟著他們,還有兩名幹部走出了集訓隊的大門。在外左拐的路上,我問來接我們的老犯人:“我們被分到哪幾個單位了?”一位帶雜工牌的犯人告訴我們:“鍛造車間。”有個新犯人說:“打鐵的。”帶牌的雜工笑著看看我說:“就你這大體格,正適合在鍛造車間改造。”我聽後微微笑了一下沒有吱聲。

我們來到了一個院子裏,麵朝東是一棟約有三十米長的磚瓦結構的平房,三個門是三個中隊,對麵是十幾米長磚瓦結構的平房,第一個門是水房子,第二個門是大隊部,依次是三個中隊的隊部,門前有很寬的一塊水泥台階,把我們這八、九個人就安排到門前的水泥台階上。然後,大隊部裏先前帶我們來的幹部開始一個個叫人,了解自然情況,給分中隊。聽說這個幹部是獄政幹事,都叫他董幹事,我們依次被了解了一遍後,那個帶雜工牌的犯人出來,把三個中隊管事兒的犯人都喊過來,往回領人,毫無疑問,幾個身體健壯的和我都分到了一中隊鍛壓車間,其餘的被另兩個中隊分了。二中隊是熱處理車間;三中隊是後勤中隊。

屋裏是大通鋪,北側是單鋪,南側是二層鋪。下層鋪的行李都疊得四方四角,用白單苫著,褥麵也是鋪著白單,高低一樣,和部隊一樣。我們剛安排完鋪位,帶牌雜工進來告訴,新分來的犯人放假三天,重點洗涮和改行李。轉身又說:“下午宋振嶺跟著三中隊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