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積極為他人建立聯係。結構洞存在於關係網絡中,當處於結構洞中的個人在連接不相關的兩者時自身會形成信息優勢和控製優勢。研究證明,在結構洞中牽線搭橋的人更有創造力,更富於組織適應性,他們在組織踐行新思想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他們占據著這個組織的“思維高地”,能給組織不同部門的人即那些被結構洞區隔開了的人施加影響。
二、在組織內部積累社會資源
1.尋找非正式職業導師,獲取職業支持。導師可以幫助個人提高工作績效和獲得更多的職業機會,個人也有可能借助導師的網絡形成廣泛的人際關係。對於個體來說,可通過與其他同事的公私交往來建立非正式的導師關係。但是這種關係不是通過非常隨意的交往建立起來的,而是通過進行能夠彼此信任、互相交換非公開信息,並且彼此借助對方掌握的不同技能進行互惠的共同活動而建立起來的。威克斯原來接受的是訴訟律師的培訓,所以它充分發揮自己溝通的特長,為公司裏更高職位的一位經理撰寫發言稿。一段時間之後,他和該經理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聯係,威克斯很快就發現自己充當了上司與公司其他人之間的橋梁。
2.實現強弱關係轉化,獲取資源。由於社會資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通過正常的渠道獲取社會資源有時不僅需要極高的社會成本,而且缺乏成功的保障。高成本、高風險促使人們尋求穩妥、可靠的捷徑。與所需社會資源潛存的或能支配所需社會資源的社會關係網絡建立強關係,就可以依賴特殊主義信任原則而具有優先獲得的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個體可以更多接觸一些不同專業領域與生活區域的群體,並與他們初步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通過對私人關係的維護來迅速積累信任度,實現弱關係向強關係的轉化,通過這種信息在量上的積累將會直接提高個體資源的豐富程度。
3.積極參與企業內部跨部門協作或工作輪崗。這種打破部門或者崗位限製的橫向交流可增進個體之間的社會交往,個體之間頻繁的社會交往通常會促進相互之間的彼此認可,同時這種社會認可的提高會進一步增強個體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在此過程中,個人可自然而然地建立起開拓型社會關係網絡。
總而言之,在網絡時代,要積極建立內部和外部的人際關係網絡,拓寬信息來源,敢於探索,才能掌握職業生涯發展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