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平息糾紛(1 / 1)

戈偉拿出1萬元做開銷,堂兄他們便一頭闖進了沙城,捕信息、跑企業、尋機會、求支持,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同一家大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他們在信用社貸款60萬元,發動村民集資50萬元,修建了廠房,購置了機器設備,原材料——毛竹也收購齊了,他們開始了緊張的技術培訓和實地操作,機器轉動了,一個有80多名職工的竹製品加工廠誕生了。  可是,剛一開工,臨村大水村以白雲村貨車壓壞他們村的道路、影響了他們出行為由要求給予經濟補償,他們派人來同白雲村“商量”,白雲村人認為,車輛在公路上屬於正常通行,大水村人說的是歪理,拒絕了。這天,大水村來了20多個人站到大橋中央,說是不答應他們的條件就不讓車輛通行。人家都打上門來了,白雲村人當然要維護自身的麵子和利益,也派了40多個後生上去,打算驅逐他們。雙方對峙橋頭,手持棍棒、鋤頭、扁擔等物,叫陣罵陣的吼聲排山倒海一般,白雲村人守東,大水村人霸西,兩村對峙,劍拔弩張。  白雲村憑借人多勢眾,叫喊聲震耳欲聾。大水村雖然人少力薄,但他們認定自己占著理,一個個怒目圓睜,同仇敵愾,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  十分鍾、二十分鍾過去了,雙方挑戰性的爭吵聲越來越凶,還夾雜著謾罵,一場群架正在醞釀。這場群體性械鬥一旦開打,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戈偉趕到了,一看,雙方各有幾十人,手裏都拿著家夥,言語甚為暴躁,隨時都有可能互毆。他知道,農民畢竟跟地痞無賴不一樣,是講感情講道理的。可是,如果不加以疏導,一旦情緒引爆,局勢難以控製。眼下最要緊是讓雙方脫離接觸,疏散人群,讓大家在心平氣和的前提下討論問題。他來不及多想,撥開人群,迅速站到了兩支隊伍中間,大聲請求白雲村人後退,可是,等他費了很多口舌,讓他們稍微後退了一點點,大水村人趁機搶過來,站到橋麵,占據了有利地形。戈偉回頭要求大水村人後退時,一名大水村人一發飆,扁擔朝他打了過來,他躲閃不及,額頭上被砸去了一大塊皮,鮮血直流。  真是欺人太甚!白雲村人發一聲喊,就要衝過去替戈偉報仇,戈偉捂著額頭忍痛擋在前麵,堅決製止。他站到橋欄上,對大水村人說:“鄉親們,偉伢子從小天天經過大水村上學,特別尊敬大水村父老鄉親,沒想到這次辦廠影響了你們的生活,咱很慚愧,在這裏先賠個不是!”  戈偉對著大水村人深深鞠了一個躬。  一名拿鋤頭的大水村人說:“咱們不要這個虛禮,就是不準你們開工!”  一名白雲村人說:“他們不講理,要打就打吧,還同他們羅嗦什麼!”  戈偉得到支持,底氣十足,對那名大水村人大吼一聲:“還有王法嗎?鎮政府都批了,你憑什麼不讓我們開工?你要是有種就一鋤頭朝我頭上挖下去,我躲的不是人,挖呀!”  這一吼,人們都被唬住了。一名大水村人說:“開工可以,可賠償是少不了的!”  戈偉言語緩和下來:“那還差不多,咱在這裏先表個態,願意賠償。”  “你說話算數嗎?”  “鄉裏鄉親的,我若騙了你們,今後還能經過大水村嗎?”  見大水村人沒有動靜了,戈偉一個一個裝煙:“咱們同喝一河水,低頭不見抬頭見,何必那麼小家子氣,為了幾個小錢搞得這麼緊張。”  一名大水村人說:“咱們也不想打架,隻要賠償。”  戈偉說:“那就好,感謝大水村鄉親給我麵子,我會負責修好路的,還打算給大水村受影響的人家用工的名額,讓他們分享工廠的紅利,好嗎?”  大水村村長見戈偉受了傷也不報複,又見他爽快,覺得再鬥下去太理虧了,再說,現在白雲村人多勢眾,又在自家地盤上,占盡了上風,要是真正打起來,大水村人肯定會吃大虧,略一思忖,對他們的人喊道:“那好吧,咱們回去,等著他們兌現!”這麼一喊,大水村人呼啦一聲散了,一個個不聲不響地回家去了。  廠子開工以後,戈偉兌現了全部承諾。  辦廠初期,設備簡陋,工人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都不高。為了減少質量問題和其他事故的發生,戈偉通過小紅的親戚關係從外地請來了一位師傅指導生產,堂兄自己堅持吃睡在廠,加強管理。他每天很早起床,深夜才入眠,常常深入生產第一線跟班作業,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每天對各道工序嚴格檢查,杜絕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故。  正當竹製品加工廠辦得紅紅火火的時候,銷售員帶來了一個壞消息:由於市場開拓得太快,大批產品發給了經銷商,貨款一時收不回來,資金鏈斷裂,沒辦法維持正常的生產了。戈偉想,隻要挺過這幾個月,盤活資金,廠子就可以盈利了,因此,主張繼續生產。可他的全部積蓄已經花光了,工廠沒有周轉資金了,怎麼辦?思來想去,隻好拉金玲入股。金玲說,竹產業我不懂,不會入股,不過,你有困難,就借給你10萬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