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管理者的用人藝術--讓天下最優秀的人才為己所用(1)(1 / 3)

(第116堂)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

管理箴言。

左右企業命運的不是管理者本人,而是企業的人才。

雄厚的人才儲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人才能給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隻要人才不缺失,再大的困難也能扛過去。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創始人赫伯·凱萊赫的管理信條是:“更好的服務+較低的價格+雇員的精神狀態=不可戰勝。”西南航空公司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公司成立不久,就遇到財政困難。當時,凱萊赫麵臨兩個選擇:要麼賣掉飛機,要麼裁減雇員。在這種狀況下,整個公司人心惶惶。公司隻有四架飛機,這可是公司的全部經濟來源啊!但是赫伯·凱萊赫的做法卻出人意料,也讓所有員工大為感動:他決定賣掉這四架飛機中的一架。

“雖然解雇員工短時間內我們會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我不會選擇這樣做。”他說,“激勵員工努力工作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員工感到前途安全。任何時候,我都會將員工放在第一位,這是我的管理法典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

善待員工自然能激發員工對工作的熱愛。在短短32年間,西南航空公司從成立之初的4架飛機、70多名員工,已發展到如今擁有375架飛機、35萬名員工、年銷售額近60億美元的規模,成為美國第四大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迅速的崛起與其獨特的企業文化是分不開的。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產。隻有將員工與企業結為一體,共存共榮,才能激發員工對企業的熱愛之情,使他們樹立強烈的企業意識,用心服務於所棲身的企業。

(第117堂)以人為本,人才就是生產力。

管理箴言。

以人為本,不僅要滿足員工生理的、安全的等較低層次的需求,還要滿足其社會交往的、自我實現的等更高層次的需求。

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宗旨,就是要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調節控製各種人事矛盾,理順、溝通各種人際關係。在企業中,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成功的管理者往往將人視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核心力量。鬆下幸之助曾說過,“事業的成敗在於人”,“沒有人就沒有企業”,“鬆下電器公司是製造人才的地方,兼而製造電器具”。這些話生動形象地概括了人在企業中的重要性。

創辦企業的目的當然是獲利,但盈利的首要條件在於贏得人才。因為利潤終究是人創造的,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人力資源的積累,是員工的敬業精神。管理,首先要得人心,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企業的前途和命運是由全體員工的進取心、責任心、信心、良心、群體凝聚力、創造力和奮鬥精神等共同決定的。人心比什麼都重要,人心確實變得快,有時靠不住,但反過來說,世界上再沒有比人心的結合更加牢固的東西。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要摸準人的心理,以人性為基礎來進行管理,要將心比心,用自己的心去管理他人的心,以達到個體之心與企業之心融為一體、構成和諧向心力的目的。

俄國的彼得大帝身為至尊,竟在俄國寒冷的深秋季節,跳入冰冷的河中救溺水的士兵,因而身染重疾,幾個月後死去。他的事跡顯示了巨大的道德力量,所以永遠被人懷念。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管理者應充分尊重員工的人格,滿足他們的需要。在企業中,隻有分工的不同而沒有地位的區別,企業中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作為一個受尊重、不受壓抑,受到平等、公正禮遇的人而存在。西方企業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侮辱了一個工人,他就會製造一個次品來回敬你。”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管理者要真正成為員工的朋友,決不可以權壓人,以勢逼人,更不能做喪失倫理道德之事。同時,管理者還要充分滿足員工的各種合理需求,這些需要不僅有物質需求,還包括各種精神上的需求。

(第118堂)要有求賢若渴的態度。

管理箴言。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管理者要想招賢納士、吸引人才,首先要有求賢若渴的態度。

如何將企業管理好,一直是管理者思考的問題。有的研究有素,也就管理有方;有的研究無得,也就管理失敗。要管理好企業,必須網羅人才,以誠心對待人才。古代燕昭王黃金台招賢,便是招賢納士最著名的例子。

《戰國策·燕策》記載,燕國國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攬人才,而很多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並不是真的求賢若渴。因此,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為此整天悶悶不樂。

有個智者郭隗給燕昭王講述了一個故事。大意是:有一國君願意出千兩黃金去購買千裏馬。然而,時間過去了三年,始終沒有買到。又過去了三個月,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裏馬。當國君派手下帶著大量黃金去購買千裏馬時,馬已經死了。可被派出去買馬的人卻用五百兩黃金買來一匹死了的千裏馬。國君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弄一匹死馬來呢?”國君的手下說:“你舍得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更何況活馬呢?我們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你提供活馬。”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