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隗又說:“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禮遇,那些比我更有本領的人,必然會千裏迢迢來投奔燕國。”
燕昭王采納了郭隗的建議,拜郭隗為師,為他建造了高大的房子。後來沒多久就引發了“士爭湊燕”的局麵。投奔而來的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遊說家劇辛,等等,落後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從此以後,燕國由一個內憂外患、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
管理之道,唯在用人。人才是事業的根本。傑出的管理者應善於識別和使用人才。隻有做到唯賢是舉,唯才是用,用人以誠,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戰無不勝。
(第119堂)用優秀的企業文化吸引優秀人才。
管理箴言。
管理者應該時刻注意對企業文化氛圍的營造,使企業上下融為一體,對內有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對外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這對企業獲取人才及企業的發展都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企業的文化氛圍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其中最典型的是企業家們常說的“大家庭”式的管理。這種管理方式所營造的企業氛圍,使員工感到溫馨和諧、心平氣順,像在自己家裏一樣,會產生一種主人翁的意識和工作的主動精神。
香港“證券大王”馮景禧在這方麵做得非常成功。香港新鴻基證券有限公司,是馮景禧於1969年創辦的。該公司在日成交數億港元的香港證券市場上,占有30%的股份。公司年盈利額達數千萬元,馮景禧的個人財產達數億美元,成為稱雄一方的“證券大王”。而今,新鴻基集團不以擁有巨額資產為榮,卻以擁有一大批有知識、有能力、有膽量、善用先機、敢於接受挑戰的人才隊伍為驕傲。
為什麼如此多的人才願意為新鴻基集團努力工作呢?先聽聽執行董事譚寶信的介紹:“在馮景禧的掌管下,集團形成一股難以形容的奇妙力量。這樣的氣氛能激發下屬的創造性,在這裏工作,肯定比別的機構成就大。”顯然,集團中的文化氛圍--家庭式的工作環境使下屬覺得非常親切、溫暖,使他們都很願意在這裏工作。可見,企業文化氛圍對人才的吸引作用非同一般。
(第120堂)尋找企業最需要的人才。
管理箴言。
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目前,能否吸納最優秀的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尋找最優秀的人才,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務之一。
美國紐約的第七街是美國時裝工業的中心。在美國近5000家競爭激烈的大服裝公司中,約南露珍服裝公司居於首位,董事長大衛·斯瓦茲由此而得“時裝大王”的美譽。斯瓦茲的成功與他絕妙的擇人眼光是分不開的。
斯瓦茲19歲時,用自己積蓄的3000美元與人合夥辦了一家小服裝廠。但服裝廠的生意總不見起色。斯瓦茲認為要想成功,就要創出自己的牌子,要標新立異。因此,他急切地想尋找一名出色的設計師助自己一臂之力。
一天,斯瓦茲到一家零服裝售店推銷成衣。三十來歲的店老板看了一眼他的衣服說:“我敢打賭,你的公司沒有設計師。”這一句話更讓斯瓦茲意識到公司沒有設計師的危機。
老板從店內請出一位身穿藍色新裝的少婦,並說:“她這件衣服比你們的怎麼樣?”
“好看多了!”斯瓦茲脫口讚道。
“這是我特地為我太太設計的。”老板驕傲地說,並且不屑地撇了撇嘴角,“雖然我隻開這麼個小店,但也沒把你們這些大老板放在眼裏,你們有幾個懂得設計?連點美的概念都沒有!”
對這種近乎侮辱的話,斯瓦茲毫不在意,他笑容可掬地問:“你為何不找一家大公司一展所長呢?”
沒想到那老板發起火來:“我就是餓死,也不再去給別人當夥計了!我曾給三家公司做過設計師,明明是他們不懂,偏偏說我固執。我灰心透了。他們懂個屁!”
斯瓦茲感到,這樣倔強自信、高傲暴躁的人,往往是才能很高的人,便請他做公司的設計師,但被他斷然拒絕了。斯瓦茲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以“三顧茅廬”的精神幾次三番地登門拜訪,誠心相邀,終於把他感動了,他答應出任斯瓦茲的設計師。
在這位設計師的幫助下,約南露珍服裝公司的業務扶搖直上,在美國時裝業占盡風光,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就成為令同行矚目的大公司。
斯瓦茲的成功充分說明了人才對於公司發展的決定性作用。斯瓦茲的做法也提醒企業管理者,一旦發現了優秀人才,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不得人才不罷休要有禮賢下士的精神,使人才為己所用,為企業的興旺發達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第121堂)做一個善於找到“神仙手”的管理者。
管理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