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乃是善用別人的聰明的人。培養下屬,就要多為下屬創造獨立工作的機會,適當地將一些職權交給他們,如果對於下屬的工作過多包辦代替,那麼企業的效率就會下降,企業發展就會失去動力。
(第157堂)防止下屬越權辦事。
管理箴言。
要對被授權的下屬進行適當控製,防止放任自流,發生越權現象。
《韓非子》裏有這樣一個故事:魯國有個人叫陽虎,他經常說:“君主如果聖明,當臣子的就會盡心效忠,不敢有二心。君主若昏庸,臣子就敷衍應付,甚至心懷鬼胎,表麵上百依百順,然而暗中欺君而謀私利。”陽虎因此觸怒了魯國國君,被驅逐出境。他跑到趙國,趙王十分賞識他的才能,拜他為相。近臣向趙王勸諫說:“聽說陽虎私心很重,怎能用這種人處理朝政呢?”趙王答:“陽虎或許會尋機謀私,但我會小心監視,防止他這樣做,隻要我擁有不致被臣子篡權的力量,他豈能傷害到我呢?”趙王在一定程度上控製著陽虎,使他不敢有所逾越,陽虎則在相位上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能,終使趙國威震四方。
管理者在授權的同時,必須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控製,防止下屬的越權。當然對下屬的越權現象,也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先表揚後批評。有的下級越權,是做了應由上級管理者決定的事。這和他較強的事業心、責任心有關。這種越權精神倒顯得可貴,對這種出於正當動機而越權的下屬,應該既表揚又批評,先表揚後批評,這樣下屬才能為管理者的公正、體貼、實事求是所感動,才會領悟到什麼該做,什麼應該不該做。
引以為戒,下不為例。有時下屬越權決定和處理的事情,可能是正確的,甚至幹得很好,如果這樣,可以維持現狀,但管理者一定要指出其做法的不當之處,並強調下不為例。
因勢利導,糾正錯誤。有時下屬越權,對事情的處理是錯誤的,這時管理者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補救、糾正,“亡羊補牢”,力爭把損失減到最小,並教育下屬吸取教訓,警誡其越權行為。
(第158堂)走動式管理的關鍵是授權。
管理箴言。
管理過程應是一股流動不息的泉水,而不應是一潭靜止不動的死水。管理者要經常到基層中走走,這是杜絕閉目塞聽、盲目指揮的便捷途徑。
美國著名管理學專家湯姆·彼得斯十分讚成走動式管理的方法。他認為:“砍掉辦公椅,到基層去,到處走一走,這是一種藝術。若真正能夠充分發揮這種藝術,無疑將有助於管理者的成功。”
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要深入實際,到處走走,從自己的下屬那裏獲得第一手的、未被過濾的真實情況。
實行走動式管理,關鍵問題是授權。人們會發現這是管理活動中最棘手的問題。善於深入下層的管理者絕不是信步走走,信口說說“生活怎麼樣?”“看起來你們做得很不錯。”“社交”與深入基層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下去的目的應當是弄清楚實際工作情形,弄清楚下屬遇到了什麼困難,而且問問題的方式應當表達出管理者自身的價值準則,即什麼事情“對於管理者最重要”,而這也就是對下屬的管理。
(第159堂)處理事務要公私分明。
管理箴言。
對一位管理者而言,公與私是不能同時滿足的,徇私必然害公。徇私害公的管理者,最終必然會引火燒身,把自己推向毀滅的深淵。
公私不分、假公濟私或欠缺公正的管理者在下屬的心目中不會具有威信。公私分明是一名管理者用權的準則。唯有如此,才能正己立身,才能管好下屬,否則,就會掉進私欲的陷阱中不能自拔,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作為一個現代企業的管理者,應當公平地對待下屬,公平地處理問題。但是,如何判斷自己對待下屬是否公平呢?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呢?判斷的標準就是是否無私,隻有無私才能做到公平。
比如說,分配任務時,不要把困難的事情都交給別人去做,自己專挑那些輕鬆、有利可圖的工作做;在別人取得了成績後,也不要掠人之美,把功勞和榮譽歸於自己。否則,會使下屬對你的信心大減。一個自私的管理者是不可能在下屬心目中樹立起威信的。
就企業的利益而言,你必須從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綜合判斷,在判斷的過程中,絕不可摻雜絲毫的自我利益。你從工作大局,從企業的未來發展著眼而作出的決定,可以光明磊落地著手去做。隻要你是無私的,總會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第160堂)記住點滴才能成大事。
管理箴言。
管理者必須清廉、公正才會成功。如果不幹不淨的話,一切都等於零。
真正的公私分明不僅切忌在大事上因私害公,也要在細節上嚴格要求自己。因為細節和大局一樣,都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立場原則。
員工對管理者的日常行為一舉一動都非常敏感。在這被不滿與懷疑充斥的社會裏,作為一個管理者,隻要有一點點不能公開向大家交代的地方,就無法獲得下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