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示必須完整準確。
指示是指揮人們去做事,因此,它必須清楚地告訴人們要幹什麼,誰負責執行,怎樣取得完成任務所需的人、財、物等資源,何時開始,何時完成。必要時,還要說明完成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的指示才是完整準確的,下屬才好運作。
2指示必須用詞準確。
管理者作指示的時候,必須注意遣詞用字,如果用詞不當,就可能造成下級執行失誤。有些詞是精確的,有些詞就比較含混。例如,怎樣“快”才算“盡快”呢?什麼程度和數量才算“適當”呢?管理者應該避免用這樣含混不清的詞作指示。
3指示必須因人因事,采用不同語氣。
指示的對象不同,事情的性質不同,當時當地的環境不同,就要區別情況,采用不同的語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商量。“這份報告要得很急,你能抓緊時間,在今天下班前完成嗎?”這種指示,帶有商量的口吻,有一定回旋餘地,對方會覺得管理者親切和藹,如無特殊困難,一般會盡力完成。這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
(2)請求。“馬上就要進行財務大檢查了,請你們在今明兩天把各種材料準備好。”這種指示的語氣比較緩和,並扼要解釋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下屬容易接受。在多數情況下,對多數人,都可采用這種語氣。
(3)教訓。“怎麼這項工作到現在還沒有完成?必須在這周內結束!”這種指示,態度生硬,刺激性強,可以使下屬深感失職,下次再也不敢拖拉了。不過,管理者的這種指責必須有理有據,一般情況下,不要過多地采用這種口吻訓斥下級。
(4)建議。“這份材料要得很急,請你最好在這周內拿出來,如果你一個人幹不完,可請其他人幫助查找資料和謄清,你看怎樣?”這種指示,語氣和緩,征求了對方意見,為對方著想,提出了具體建議,下屬很容易接受。
(5)要求。“馬上把這項工作完成。”這種指示不容商量,必須執行。在緊急情況下,或是下屬工作有拖拉的毛病時,用這種語氣下達指示,效果較好。
4指示必須和檢查督促相結合。
管理者並不是作完指示就沒事了,還要認真檢查、督促指示的貫徹落實。可以通過調查、詢問、聽彙報、測驗等方法,了解指示的貫徹執行情況。
5指示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下達。
指示是管理者履行管理職能的一種方式,必須遵循責權統一的原則,通過正確的途徑下達,不要攪亂管理層次。在一般情況下,管理者不能越級下達指示。否則,就會侵犯下屬權限,影響下屬的積極性,損害下屬的威信,最終還是對管理工作不利。依據同樣的原則,除非迫不得已,上級不應直接取消下屬主管人員的指示。
(第204堂)避免管理機構的內耗。
管理箴言。
管理者應力求避免管理機構的內耗,要從全盤來考慮組建高效的管理機構,讓每個成員的長處都能得到充分發揮,各自的短處能得到有效彌補,從而形成強大的合力。
將一些開拓型的幹部組成一個“清一色”的管理機構,其糟糕程度不亞於一個全是由優秀“獨唱家”組成的合唱團。有時內耗不一定是指產生了矛盾、團結狀況不好。凡是由於組合不科學,搭配不合理,影響管理機構整體功能的現象,都可以稱為“內耗”。
有些管理機構,就其每個“零件”而言,都還不錯,但組裝成“機器”後,卻運轉不靈。這種現象表明,問題很可能出在“組裝”上,形成了“內耗型”結構,其整體工作效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就是1+1<2。
例如,組織管理機構三個成員都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在專業技術上都具有工程師職稱。然而,這三個“零件”組裝成“機器”以後,管理機構的整體功能卻很不理想,工作長期打不開局麵,下屬意見很大。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組裝”上。這個管理機構至少在知識結構、專業結構、智能結構和素質結構這四個方麵不夠合理,因而產生了內耗。它的知識結構是明顯的平麵知識結構;專業結構也有明顯缺陷,三個成員沒有一個擅長行政管理的;在智能結構上,缺少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開拓型的管理成員發揮主導作用;而在素質結構方麵,三個人都有魄力不夠的弱點。
因此,這樣組合成的班子,盡管表麵看不僅達到了標準,團結狀況也不錯,但握不成一個強有力的“拳頭”,他們各自具有的長處得不到發揮,短處也得不到彌補,管理機構的整體功能比較差。像這樣的“內耗型”管理機構,應該力求避免。由於這是一項十分重要而複雜的工作,管理者不能坐在辦公室裏靠冥思苦想來拚湊最佳組合方案。唯一的正確途徑,就是深入到下屬中去,多方麵聽取意見,做好調查研究工作。
總之,當你“組閣”時,要用係統的觀點,對整個群體結構作全麵考慮、整體設計,不能隻強調某些方麵而不顧其餘。組建管理機構要有一個共同的要求,但不等於說,任何組織都隻能千篇一律,分毫不差。不同職能、不同層次的群體,應有所側重,並且在要求的程度上也應有所不同。這些應根據不同的需要妥善地加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