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管理者的協調能力--化解人事紛爭,疏通組織管道(6)(2 / 3)

對待下屬之間的矛盾,從管理學控製論的角度看,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最好是防患於未然。現實中許多管理者因忙於各種事務,對待下屬之間的矛盾往往隻是事後控製,結果矛盾越處理越多,越多越忙,越忙越亂,最後企業管理亂作一團,甚至根本無法正常運轉。

(第231堂)解決矛盾要采用正確的方法。

管理箴言。

有些矛盾不宜從正麵處理,需要掌握和運用一些靈活的方法,方法得當解決矛盾時會事半功倍。

在處理衝突、解決矛盾的過程中,管理者要注意以下一些技巧。

1要暗中解決矛盾。

因為人們都有愛麵子的心理,私下解決就是給矛盾的雙方保留了麵子。因此,矛盾應盡量暗中解決,不要張揚出來。但對那些不傷麵子,同時又有普遍教育意義的則可以公開,以達到教育其他下屬的目的。

2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原則就是不能侵害組織利益,靈活就是解決矛盾的方法不要千篇一律,不要教條式地解決問題。有些矛盾要防患於未然,有些矛盾可以事中控製解決,而有些矛盾可以讓它量變到一定程度發生質變時再解決。

3有些矛盾不解決比解決好。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曆史故事:楚王舉行晚宴招待群臣時,突然燈滅了,楚王的愛妃被人非禮。麵對此種情況,怎麼辦?這位聰明的國王采取了不解決矛盾的辦法,其最後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那位非禮王妃的將軍為國家立下了巨大的戰功。楚王采取不解決矛盾的辦法從而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其實從某一方麵來講,不解決也是一種解決方法。

4如不屬於工作矛盾,不要輕易介入。

現實中下屬之間有些矛盾不是工作矛盾,如戀人之間的矛盾,不要輕易介入。一旦介入,很有可能把自己套住甚至套牢,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當然,部屬之間的這些非工作性矛盾有時確實也會對工作產生不良影響,那麼作為管理者應該從影響工作的角度來做其思想工作,必要時進行善意的提醒。

5對惡意製造矛盾者絕不能手軟。

對惡意傳閑話者、故意製造事端者、生怕天下太平者、甚至與外部勾結找內部員工的麻煩者,要堅決辭退,無論他有多高的才能都不能用。

(第232堂)麵對刺頭,首先要了解。

管理箴言。

對於公司管理者來說,要想處理好衝突,首先必須了解公司中的“刺頭”。這類人是引起衝突的根源,隻有對他們進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夠更好地解決衝突。

一般來說,公司裏較為典型的“棘手”人物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有“背景”的員工。這些員工的“背景”對管理者來說,是一個現實的威脅。“背景”可能是政府要員,可能是公司的老板,也可能是你工作中的某個重要的合作夥伴。

二是有優勢的員工。這些往往是具有更高學曆、更強能力、更獨到的技藝、更多經驗的人。

三是想跳槽的員工。他們顯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不安分分子,這些人往往是非常現實的家夥,他們多會選擇“人往高處走”。

管理者要區分不同的情況來對待以上三類員工,千萬不能為了保持組織的純潔度,貿然采取措施將這三類員工全部炒掉。因為,這樣做的結果肯定是你將得到一個非常聽話,然而卻平庸無比的團隊--根本無從創造更高的績效。

對那些有“背景”的員工來說,在工作能力上,這些人不一定比其他同事強,但是,他們的心理狀態一般好於他人,做人做事方麵更自信,加上“背景”方麵的優勢,更能發揮出水平。對待這種人,最好的辦法是若即若離,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他們在工作中有上佳表現,可以適當地進行褒獎,但一定要注意尺度,否則,這些人很容易恃寵而驕,變得越來越驕橫。

對那些有優勢的員工來說,他們並不畏懼更高的目標、更重要的工作職責、更有難度的任務,他們往往希望通過挑戰這些來顯示自己超人一等的能力,以及在公司裏無可替代的地位,以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尊重。因此,管理者如果善於辭令、善於捕捉人的心理,就可以試著找他們談談心、做做思想工作。如果管理者並不善於辭令,那麼就要注意行動。行動永遠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在巧妙運用你的權力資本時,要為這些高傲的家夥樹立一個典範,讓他們看看一個有權威的人是怎樣處理問題、實現團隊目標的。

對於那些想跳槽的員工,機會、權力與金錢是他們工作的主要動因。因此,管理者在對這些員工進行管理時,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則:一是不要為了留住某些人輕易作出很難實現的承諾,如果有承諾,一定要兌現,如果無法兌現,一定要給他們正麵的說法。千萬不要在員工麵前言而無信,那樣隻會為將來的動蕩埋下隱患。二是及時發現員工的情緒波動,特別是那些業務骨幹,一定要將安撫人心的工作做在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