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管理者的績效考核--把考核落實下去,讓效率提升上來(6)(1 / 3)

(1)員工自身。員工在知識能力方麵存在欠缺、工作態度消極,或者他們沒有正確理解上級對自己的績效要求,都可能導致員工的工作成果達不到組織的要求。

(2)員工的上級主管。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一個主管的管理能力和專業素質如何,決定了整個部門團隊的績效水平。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員工績效低下是因為他們有一個不善於管理的上級。

(3)環境。環境主要指的是員工的工作環境和人事環境。

4製定績效改進策略。

製定績效改進策略,是將績效改進工作落到實處的一個環節,它有如下四種策略類型。

(1)預防性策略。預防性策略是在員工工作之前,明確什麼是正確的、有效的行為,明確什麼是錯誤的、無效行為,並通過培養和訓練,使員工掌握具體的作業步驟和操作方法,減少和防止員工工作的失誤與差錯。

(2)製止性策略。製止性策略是對員工進行跟蹤調查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通過各級管理人員的督導,使員工克服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工作業績。

(3)正向激勵策略。正向激勵策略是通過製定一係列的行為標準,以及配套的人事激勵措施,如獎勵、晉升、提拔等,增強員工積極性。

(4)負向激勵策略。負向激勵策略是針對員工績效低下的行為采取懲罰手段,如扣罰工資獎金、降薪、調任、免職、解雇、除名、開除等。

(第266堂)明察員工績效低下的原因,切實改進績效。

管理箴言。

要改進績效,首先要了解員工績效低下的原因,據此反思績效標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根據員工的能力特點製定更有考核價值的績效標準,幫助員工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績效改進環節,麵對員工績效不佳的現實,確定員工績效低下的原因,是成功進行績效改進的關鍵因素。綜觀企業形形色色績效低下的員工,可以將他們績效低下的原因,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麵。

1員工有成就高績效的願望,但不知究竟該做些什麼。

管理者在指派工作任務的時候,要明確無誤地把工作任務的具體要求、確切標準、完成期限等重要因素傳達給下屬。否則,很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員工確實完成了工作,但其工作成果與部門主管的要求有天壤之別。

2員工不知道該怎麼做。

受限於知識、經驗和技能的不足,員工不知道該如何完成工作任務,他們急需相關的培訓和指導。對於這種情況,主管便要身體力行地對員工進行相關業務培訓,讓員工從知識層麵和操作層麵都學會如何完成工作任務。

3員工不知道為什麼做。

由於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目標、公司的業績及價值之間的聯係,員工就不會有動力把工作做得更好,隻是停留在淺層次,最終導致績效不佳。管理者要善於從貢獻的角度向員工詮釋工作任務,這樣員工的潛能才會得到更大的發揮,員工的績效才會更好。

4員工認為他們正在做符合上級要求的工作。

在工作進行過程中,管理者要不間斷地與員工進行溝通,把工作任務分解為幾個小的階段,在一些關鍵節點上適時過問一下,了解員工的進展情況並加以輔導,調整員工的工作方向,使之朝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5員工認為上級的方法不會成功,自己的方法更有可操作性。

在指派工作任務時,有的主管會同時按照自己的經驗和喜好教導員工,讓員工按照自己的方法開展工作。但有時候,員工並不對上級所傳授的方法全都接受,隻是表麵上答應,暗地裏仍然按照自己的方法工作。結果,由於員工的自以為是,使其工作績效沒有達到組織的要求。

6做了但沒有得到正麵的反饋。

當人們采取某種行為時,如果行為得到獎勵,就會使這種行為再次出現,如果行為受到懲罰,這種行為出現的次數就會減少。所以,如果員工完成工作後,部門主管沒有給予正麵反饋,員工便會認為這個行為並不是上級所期待的行為,從而不再采取類似的行為。

7做了但有負麵效果。

如果一項很棘手的工作,大多數員工都不願意去做,而某一位員工毛遂自薦完成後,那麼很可能以後有類似的棘手工作,大家還會推給那位員工,導致那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下降,績效表現不佳。因此,主管應對毛遂自薦的員工實施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