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管理者的應變能力--掌控不可預知的未來(1)(3 / 3)

2008年12月24日,“三鹿”外資股東新西蘭恒天然集團方麵確認,應一位債權人的請求,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對“三鹿”發出破產令。這家國內連續14年保持產銷量第一的奶粉生產企業,最終不得不麵臨資不抵債的困境,進入破產程序。

企業管理者應當從三鹿集團的覆轍中得到教訓。一個企業不但要追求盈利,更要承擔社會責任,努力使自己的運營活動、產品及服務有益於全社會,至少不能產生消極影響。

(第275堂)管理者要重視危機管理。

管理箴言。

企業管理者應該明白,如果不能對已經產生的負麵影響做好消除工作,企業將會陷入更大的負麵影響之中。

管理者要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負責,他們應該使這些影響盡量縮小。如果對負麵影響處理不當,則可能使企業遭遇滅頂之災。

世界知名醫藥公司美國“強生”曾因成功處理“泰諾”藥片中毒事件而贏得了廣泛讚譽。

1982年9月,媒體曝出芝加哥地區有人因服用“泰諾”藥片中毒死亡的嚴重事故。剛開始報道隻有三人死亡,隨即壞消息迅速傳遍美國,人們傳說全美死亡人數高達幾百人。強生公司陷入空前危機。

強生公司立即組織危機應對小組對所有藥片進行檢驗,在全部近千萬片藥劑中,發現所有受汙染的藥片隻源於一批藥,總計不超過75片,並且全部在芝加哥地區,而最終的死亡人數也確定為七人。但強生公司仍然按照公司製度中的最高危機方案,即“在遇到危機時,公司應首先考慮公眾和消費者利益”,不惜花巨資在最短時間內收回了所有的“泰諾”藥片,並花數百萬美元進行賠償。

將公眾和消費者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強生”的這一做法獲得了公眾的認可和對事件的諒解,最終挽救了強生公司的信譽。與強生公司不同的是,羅氏公司曾經在危機管理中錯誤頻頻。2003年 2月,國內某重要報紙報道了患者服用羅氏公司生產的抗流感藥“達菲”出現不良反應,當事人向當地公安機關舉報的事件。

與強生公司把公眾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的處置方式相比,羅氏公司在危機管理中步步都是錯棋。

第一步,拖延記者采訪。麵對記者的采訪要求,羅氏公司把時間拚命往後拖,從而錯過了將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的時機。

第二步,推卸責任。從危機爆發後公司發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答問及散發給媒體的新聞稿來看,公司一直在試圖轉移媒體及公眾的注意力,推卸責任。

第三步,利益引誘。當媒體要求采訪時,羅氏公司企圖以利益換利益,竟然以投廣告為誘餌。

第四步,威脅。在與媒體的溝通中,羅氏公司有關人士屢次提到“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企圖嚇退媒體。

第五步,利欲熏心。在危機發生後,羅氏公司不僅不反省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功效,反而為了經濟利益繼續生產。

在此次危機公關中,羅氏公司沒有表現出其一貫標榜的誠信。此次事件對羅氏公司的聲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和強生公司比起來,“羅氏”輸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將公眾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第276堂)管理者應該未雨綢繆,避免危機的發生。

管理箴言。

管理者應該未雨綢繆,提前製定規則,以能夠用最經濟的成本、對社會最有利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企業要對經營行為所產生的社會影響作出預判,從而找到最經濟的解決方式。尤其是要通過科學的防範機製來防範重大負麵影響的產生。也就是說,管理者要學會對負麵影響未雨綢繆。

在位於沈陽市皇姑區昆山路上的中國石油加油站,即使駕車者站在汽車加油口的邊上,也幾乎聞不到一絲汽油的味道。據工作人員介紹,一套新上的油氣回收裝置將所有暴露在外的汽油油氣全部回收,經過加壓將油氣中的汽油重新送回油罐中。安裝這套造價不菲的先進設備,不僅是為了降低損耗、節約成本,更重要的是減輕加油站對周邊空氣的汙染,讓附近居民不受汽油味的困擾。

從過去提倡“效益優先”,轉變為如今的“安全第一、環保優先”,實現企業安全發展和清潔發展,已經成為中石油沈陽公司在經營中恪守的重要原則。據了解,中石油沈陽公司從2007年起逐步在遍布沈陽的148座加油站中普及油氣回收裝置,讓這些加油站都變成默默無聞的好鄰居和環境友好的使者。

對於能源行業而言,安全是生產經營中的頭等大事。對於安全隱患早發現、早排除,是實現企業安全發展的前提。從2000年起至2007年5月,中石油沈陽公司累計投入6 580萬元進行了安全環保、重大火險隱患整改、乙醇汽油調配等重大項目設施改造,確保了企業的安全發展和清潔發展。在先後進行的四次大規模安全檢查中,共發現隱患291項,其中273項隱患已經整改完畢,整改率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