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保羅·高爾文成立了隻有五名雇員的公司,他要以此為開端,實現自己征服世界的宏偉計劃。當時交流電收音機已經開始進入家庭,高爾文看準時機,也準備生產這種產品投放市場。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公司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就在此時,美國爆發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經濟危機,華爾街股市暴跌,一夜之間,大小企業紛紛倒閉,到處都在拋售產品。高爾文也未能幸免,因庫存過多,他的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禍不單行,此後的幾個月裏,他的父親、母親、嶽母相繼去世,他在遭受事業打擊的同時,也飽嚐了失去親人的痛苦。
苦難與挫折可能會使弱者一蹶不振,畏縮不前,而對高爾文這樣的強者,它們卻能夠激發其更大的鬥誌。
高爾文決定大規模地生產汽車收音機,他確信這種產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而眼下正是創立品牌的好時機,他絕不可錯失良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幾個月後,第一台樣機終於研製成功。經過不斷的改進,取名為“摩托羅拉”的汽車收音機一投放市場,便受到極大的歡迎,被譽為“美國最好的汽車收音機”。
錢學森曾說:“不要失去信心,隻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高爾基也說過:“如果不堅持去做,永遠也不會成功。”企業每天都在經曆著各種考驗,隻有堅持到底,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第303堂)創新是表現創業精神的特殊工具。
管理箴言。
創業家視變化為常規,在創業中,創業家最主要的任務是做與眾不同的事,而非將別人已經做過的事情做得更好。
1975年8月的一天,四川省汶川縣白岩村的青年姚岩鬆,勞動之餘坐在地上休息。他意外地發現,腳下有一隻屎殼郎在向前爬行,而且還推動著一團比它自身重幾十倍的泥土。這一現象引起了姚岩鬆的興趣,他蹲在地上仔細觀察了好久,似有所悟而又好像越來越迷惑不解。
第二天一大早,他在山坡上又找到了一隻屎殼郎。為了作進一步觀察,他用線拴了一小塊泥土套在這隻屎殼郎的身上,讓它拉著走。奇怪的是,這一小塊泥土比昨天的那塊要輕得多,而這個屎殼郎卻怎麼也拉不動。姚岩鬆接著又找了好幾隻屎殼郎來作同樣的試驗,情況都一樣。這讓姚岩鬆悟出一個道理:拉比推更費勁,能夠推得動的東西未必能拉得動。
姚岩鬆曾開過幾年拖拉機。他早就發現,在電影上看到的那些各種各樣的耕作機械不可能行駛在自己家鄉狹小、又高又陡的坡地上,他深深感到遺憾。這時他聯想到:能不能學一學屎殼郎推土,將犁放在耕作機身動力的前麵呢?
按照這一聯想,他把從山上采摘來的茅花稈一節一節地切斷後,又一節一節地製成“把手”、“機身”、“犁圈”等,忙碌了幾天,他終於用茅花稈和鐵絲做成了一台耕作機模型。三個月後,姚岩鬆耗費數千元製造的耕作機開進了地裏,但它卻不聽使喚。寢食不安的姚岩鬆有一天在岷江畔被一台推土機吸引住了。他發現,推土機由於機下有履帶,所以穩定性強、著地爬動力好。這時他想到,耕作機同推土機一樣,不也可以裝上履帶嗎?
又是幾個月過去後,姚岩鬆的第一台履帶式耕作機終於問世,但這還不是最後的成功。後來又經過數百次改進、試驗,直到1992年2月,他才成功地拿出了第十台“屎殼郎耕作機”。這台機器以推動力代替牽引力,突破了耕作機械傳統的結構方式。他的這一發明兼具創造性、新穎性和實用性,在國內屬於首創。
姚岩鬆發明的這種“屎殼郎耕作機”,體積小,重量輕(僅64千克),一個人就可以背上山;可以在石階上行進,還能爬45°的坡,兩小時耕的地就相當於一頭牛一天耕的地,而它的價格隻相當於一頭牛的價格。由於這些優點,機器一問世,要求聯合生產的廠家就絡繹不絕。
創新並不神秘,但它的力量卻異常的強大和神奇,無數企業的成敗得失告訴我們:失去創新,必將麵臨失敗;堅持不斷創新,才能贏得成功。
(第304堂)適當冒險是捕捉機會的必然選擇。
管理箴言。
優秀的管理者一定是冒險家。能否冒險是創業家和平庸者的分水嶺。
格蒂1892年出生於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父親是一位商人。他小時候很調皮,但讀書的成績還算不錯,後來進入英國的牛津大學讀書。1914年畢業返回美國,向父親借了一筆錢之後,便獨自來到俄克拉何馬州,開始了他的冒險事業。
1916年春,格蒂領著一支鑽探隊,來到馬斯科吉郡石壁村附近,以500美元租借了一塊地,決定在這裏試鑽油井。工作開始後,他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上。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終於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每天產油720桶。格蒂從此進入了石油界。就在同年5月,他和他父親合夥成立了格蒂石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