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管理者的自我突破--做一名卓有成效的高效能人士(1)(1 / 3)

(第323堂)追求卓越是自我提升的首要課題。

管理箴言。

追求卓越是管理者自我成長的第一個命題,它能為我們帶來成就感和自尊。

德魯克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在成為社會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資源,能夠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經成了個人獲取成功的主要標誌。”正是源自對卓越的孜孜追求,許多富豪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

美國維亞康姆公司董事長薩默·萊德斯通在63歲時,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很龐大的娛樂商業帝國。63歲在多數人看來是怡養天年的時候,他卻在此時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讓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他總是一切圍繞著“維亞康姆”轉,工作日和休息日、個人生活與公司之間沒有任何界限,有時甚至一天工作24小時。你想他哪來的這麼大的工作熱情呢?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那些擁有了巨額薪水的人,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工作得相當賣力。如果你跟著他們工作,一定會為工作時間太長而感到精疲力竭。那麼,他們為何還要這麼做,是為錢嗎?

還是看看薩默·萊德斯通自己的看法吧:“實際上,錢從來不是我的動力。我的動力源自我對事業的熱愛,我喜歡娛樂業和我的公司。我有一種願望,要實現生活中最高的價值,盡可能地實現。”

追求卓越並不排斥物質利益,但許多成功人士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往往會忘記物質利益。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在33歲那年,就建立了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在這一年,他在備忘錄裏寫下了這樣的話:人生必須有目標,而賺錢是最壞的目標。隻有當你把“做好事業,追求卓越”作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標時,你才會獲得比金錢更多、更重要的東西。

(第324堂)要想卓越,就要承擔重要的工作。

管理箴言。

隻有接受了重要的工作後,才會感覺到自己的重要。

在公司發展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這是優秀管理者的共性。很多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就是因為在關鍵時刻的卓越表現,而擁有了職業提升的資本和良機。隻有承擔了重要的工作,管理者才能實現卓越。

瓊斯是一家高新科技公司的職員。他很清楚公司現在麵臨的處境:公司剛剛開發出一種新產品但還沒開始大規模生產的時候,競爭對手就馬上推出了一種和這種產品十分類似的新產品,而且價格比自己公司產品的成本還要低。過去的一個大客戶突然宣布破產,它欠公司的大筆債務也因此而泡湯。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許多原材料供應商都抬高了價格。

瓊斯意識到公司現在正處於舉步維艱的階段,很多同事都已離開了公司,在留下來的同事中有一部分實際上也在準備另謀高就,現在公司裏人心惶惶,大家的心思根本就沒有放在工作上。看到公司現在的情況,瓊斯十分痛心,但是他知道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幾天來,他一直在考慮如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公司減輕負擔。瓊斯想到了妻子的導師,一位很出名的老教授。於是,他很快找到了產品研發部經理,並帶著他來到了那位老教授的家裏,通過和老教授經常磋商,那位老教授答應和他們公司合作開發一種更加物美價廉的新產品。

同時,因為瓊斯在公司負責售後服務,他趁著公司的事情暫時不多,把所有的售後服務人員都組織起來,讓他們主動到老客戶那裏進行產品維修和維護工作。幾個月之後,公司和老教授合作開發的新產品成功上市了,這種新產品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競爭對手對此措手不及。

老客戶們紛紛表示要繼續和公司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而且他們還為公司帶來了許多新客戶。最後,瓊斯所在的公司終於走出了困境。因為瓊斯對公司的傑出貢獻以及在這段時間表現出的巨大潛能,公司總經理提議提升瓊斯為公司的營銷總監,這項提議很快就被公司董事會通過了。

(第325堂)用清晰的職業目標驅動自己成長。

管理箴言。

人們都是根據自己設定的目標和要求成長起來的,管理者更是如此。

人們總是按照自己定下的目標和方向不斷前進的。如果他們對自己沒什麼要求,那他們就隻能在原地踏步,而不會有任何發展。如果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多很高,那麼他們就會發展成為能力很強的人,而且所花的時間和力氣也並不見得比成就不明顯的人更多。

哈佛大學曾經作過一個極其著名的人生實驗。他們調查了一群智力水平、學曆、成長環境、家庭背景等各項條件都極其相近的大學畢業生,結果是這樣的: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這項實驗的時間跨度很大。25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令人大為吃驚:有清晰而長遠目標的那部分人(3%),都成了各自領域的領袖級人物;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標的那部分人(10%),成為了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目標模糊的人(60%)事業發展平平;那些沒有目標的人(27%)幾乎都一事無成,過得很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