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芭芭拉·史翠珊卻做到了。芭芭拉·史翠珊在演藝事業達到巔峰之際,突然決定製作並執導《Yentl》這部電影。“你怎麼會想到要這麼做?”她身邊的朋友都很不解。
“我並不是為成名或是發財才製作這部電影”,芭芭拉·史翠珊說,“我已經名利雙收了。我之所以製作這部電影,是因為有天晚上我夢到自己死了,上帝把我生前真正具有的潛能展示在我麵前,並且告訴我可以做過去由於膽怯而沒有做過的事情,那時候我就下定決心,就算這部電影會耗費我所有的積蓄,我也要放膽去做。”
芭芭拉·史翠珊決定超越自我,以此來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在她看來,成功沒有終點。經常更新對工作的認識,是實現卓有成就的必然要求。終生成功的人會在突破短期目標的“終點”後,繼續追求新的挑戰以及更大的滿足,並且將此融入生活。
(第334堂)管理者的知識結構要既精深又博大。
管理箴言。
管理者應處理好“精”與“博”的關係,建立一個科學合理、適合自己才能發揮的最佳知識結構,從而為提高自身素質、發揮自己的管理能力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現代社會發展非常迅速,管理工作日趨複雜,這就要求管理者的知識結構既精深又博大。然而,人生有限,知識無涯,精和博總是有限度的。精,精到什麼程度?博,要博到多大範圍?所以,這個“精”和“博”的統一,就必須圍繞著管理者必備的才能來考慮它們的“度”以及比例關係,即要圍繞才能來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建議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1要結合管理者本人的特點。
一是要根據自己現有知識的情況予以深入和擴展。二是要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和現有水平,訂出計劃,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消極等待。
2要從工作實際出發。
工作崗位不同,對知識結構的要求也就不同。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與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在知識結構上差異是較大的。實際需要應是建立合理知識結構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正確的做法是:工作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攻之;不夠用的,補之;用不著的,棄之。
3處理好精與博、專與寬的關係。
對於專業上以及本部門工作上必備的管理科學方麵的知識、技能,要精要專;對於與管理工作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相關法規政策等,要了解,具有較寬的知識麵。有人將其歸結為T型知識結構,既有縱向深化,又有橫向拓展,管理者應該是“通才”和“雜家”。
4精深也要有度。
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備綜合性知識。如果一味地追求專深,將精力全部投入到某一兩門專業上,隻精不博,囿於一隅,思路必窄,就很難應付複雜的管理活動。反之,博亦要有度。管理者是雜家,主要指知識麵要寬,但不能“雜亂無章”,僅憑個人興趣、愛好去“博覽群書”。否則,缺乏管理工作的基本功,口不能講,手不能寫,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模糊不清,是斷難勝任本職工作的。
(第335堂)讓自己的知識變成組織成長的機會。
管理箴言。
優秀的管理者應當使企業的目標與個人的需求很好地結合起來。
比爾·蓋茨說:“技術的背後是人。過去幾十年社會的種種進步,乃是源於天才身上的一種無法預測的創造力。對於微軟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錢。隻要最優秀的人在,錢就會失而複得;而失去了人,微軟才是真的完蛋了。”他始終相信,一個優秀的人能夠改變局勢。羅蘭德·漢森就是這樣的人。
1981年底,微軟已經控製了PC機操作係統市場,並決定進軍應用軟件領域。蓋茨決定把微軟公司變成不僅開發軟件,而且具備零售營銷能力的公司。他打算一邊從事產品生產,一邊從事產品銷售,全麵投入到市場競爭中。但是,市場營銷卻讓蓋茨感到頭疼,因為在軟件程序設計方麵,微軟的人才都是高手,但在市場營銷方麵,則找不出一個很懂行情的人來。
蓋茨明白了問題的症結,於是就四處打聽、八方網羅市場營銷方麵的人才。最後,終於從肥皂大王尼多格拉公司挖來了羅蘭德·漢森,任命他為公司的營銷副總裁。雖然漢森在軟件設計方麵可以說完全是門外漢,但是他在市場營銷方麵卻有著極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蓋茨要漢森負責微軟公司的廣告、公關和產品服務,以及產品的宣傳與推銷工作。
漢森做事雷厲風行,上任第一天就給微軟的員工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營銷課。“品牌會產生光環效應。隻有讓人們對品牌產生聯想,產品才會更容易被接受。”“當你用這個品牌推出新產品時,依靠品牌的光芒,它會更容易站住腳,更容易受歡迎。”漢森給這群隻懂軟件、不懂市場的“營銷盲”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啟蒙教育。在漢森的推動下,微軟公司作出決定:從今以後,所有的微軟產品都要以“微軟”為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