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另外50起大宗交易(2)(2 / 2)

克萊斯勒公司收購美國汽車公司(1987年)

克萊斯勒公司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汽車公司(AMC),考慮到其中包含的吉普車生產線,這是個便宜價格,如果從頭開發研製一款新車所需的費用要比收購價高出好幾倍。吉普車很快成為克萊斯勒公司銷量最大、贏得利潤最高的車型之一。切諾基吉普車,尤其是1992年生產的款式,成為銷量最大的運動車型之一。

伏南穀河公司杠杆收購芝加哥一密蘇裏一西部鐵路公司(1987年)

這筆交易算是舉債額度比例最高、最不成功的杠杆交易,隻是由於涉及金額較少才沒有成為最糟糕的紀錄之一。伊利諾伊海灣中心公司以8500萬美元的價格將上述短線鐵路售予伏南穀河公司其中隻包括5萬美元資本金(這筆錢也是借來的)。一年後該鐵路公司破產,其資產以收購價的一小部分比例被公開拍賣掉。

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對傑姆·沃爾特產業公司的杠杆收購(1987年)

為保證完成收購交易的融資,一些債券采取浮動利率,這樣就可以按照賬麵價值交易。收購交易完成後,發生了指控沃爾特產業公司及其下屬企業的石棉汙染案件,這樣就無法確定浮動利率,交易也不可能按麵值進行。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在交易前聽取過法律人士的建議,本可以避免使整個公司麵臨石棉案的訴訟,然而無人確定德克薩斯州立法庭會如何解釋法律。因此資產沒能出售,公司不得不提出破產申請。

薩瑟蘭公司的杠杆收購(1987年)

7-11公司的母公司薩瑟蘭公司是一家首先由垃圾債券收購,又因承擔不起巨額債務而導致崩潰的著名企業之一。公司的創始人,湯普遜家族以高出股價很多的49億美元出售,以避免其他買者競標,從而維持對該公司的控製。為籌集到20億美元的無擔保債務,湯普遜家族必須支付17%的利息。3年後他們隻好將公司的70%的產權以4.3億美元的價格售予日本的聯營公司,以避免公司的破產。

西爾森.萊曼收購的E.F.赫頓公司(1987年)

1987年股市崩潰後,主要由美國運通公司控製的西爾森公司,以1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赫頓,希望在銷售西爾森產品過程中增加一個零售代理網絡。價格確實很低,因為赫頓正麵臨著虛開空頭支票的指控(赫頓在過去的18個月裏一直虛開成千上萬的空頭支票,然後將資金在不同銀行過手,這樣就可以透支,也就是得到無息貸款)。後來人們發現赫頓的資產沒有多少,開支又過大,內部財務控製幾乎沒有。美國運通公司最後將萊曼兄弟控製的盈利的西爾森資產剝離,投入資金脫擺西爾森·赫頓以阻止進一步損失(僅1990年就達到7.5億美元)。1994年,桑迪-威爾斯所屬的普裏莫利卡金融服務公司(Primerica)以1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西爾森一赫頓的資產。

唐納德·特拉普收購廣場飯店(1988年)

唐納德·特拉普積累的財富,簡單地說,主要是靠買賣紐約豪華酒店完成的。1985年他以72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聖默利茲飯店,3年後再以1.8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售出。同年他又以4億美元買下廣場飯店(任命當時的妻子伊凡娜為飯店總經理,“年薪1美元,衣服隨便買”)。特拉普並沒有出資,隻是借了4億多美元,其中的1.25億美元由自己擔保。接著投入5000萬到1.5億美元進行飯店裝修改造。後來雖然他聲稱能賣出8億美元,但在1992年他將飯店49%的產權出讓給債權人,以便抵消所做的個人擔保,債權人在1995年以3.25億美元的價格將飯店出售。

柯達公司收購斯特林藥業公司(1988年)

柯達公司以51億美元的價格買下斯特林藥業公司,聲稱要建立某種誰也搞不清的策略聯盟,然而該計劃永遠沒有實施。就如備受嘲笑的美孚石油公司收購沃德百貨公司(和美國集裝箱公司)一樣,實際上這是柯達多元化經營戰略的一部分,雖然沒有成功,但交易還是略有盈餘。柯達公司在1994年將斯特林分批以60多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但後來償債成本基本上抵銷了收益。

即使後來基本上收支相抵,柯達也被媒體大肆嘲笑,指責為愚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