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盡量避免使用戶感到是在有意說服他,使其易於通過接受新的信息而改變原有態度。否則,如果用戶發覺銷售員是在企圖改變他的態度,往往會產生戒備甚至是對抗心理,反而不利於態度的轉變。
三、“製怒”的高招
心理學研究表明,脾氣暴躁,經常發火,不僅增強誘發心髒病的致病因素,而且會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有效地抑製生氣和不友好的情緒,使自己更融於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在於提高自己的修養及得到親人及朋友的幫助與勸慰。少發火的人,其死亡率和心髒病複發率會大大下降。
為了控製或減少發火的次數和強度,下麵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意識控製當憤憤不已的情緒即將爆發時,要用意識控製自己,提醒自己應當保持理性,還可進行自我暗示:“別發火,發火會傷身體。”
承認自我勇於承認自己愛發脾氣,還可向他人求助,使自己從今以後克服這一毛病。
反應得體當受到不公正待遇時,任何人心中都會怒火萬丈,但是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應該心平氣和,冷靜地、不抱成見地讓對方明白他的錯誤之處,而不應該迅速地做出不合理的回擊,從而剝奪了對方承認錯誤的機會。
推己及人凡事要將心比心,就事論事,如果任何事情,你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那麼有很多時候,你會覺得沒有理由遷怒於他人,自己的氣自然也就消了。
寬容大度對人不斤斤計較,不要打擊報複,當你學會寬容時,愛發脾氣的毛病也就隨著那些不愉快的情緒自行消失了。
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常常說:“我過去經常發火,自從得了心髒病我才認識到,任何事情都不值得大動肝火。”請不要等到患上心髒病才想到不發火,要想克服愛發脾氣的壞毛病,就從今天開始吧。
“老實與忠誠”也能搞好推銷你可能有些不相信。不是有一說“無商不奸,無奸不商”嗎怎麼能用“老實與忠誠”法推銷呢
你如果不信,我可以給你舉一個實例,以證實此言不謬。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出現了一個發展商品經濟的“溫州模式”。溫州地區的蒼南縣,領風氣之先,經濟發展十分迅速。
1980年,蒼南縣一家生產編織袋的鄉鎮企業,因為產品銷不動,就派幾個推銷員出去推銷。老實巴交的農民李正流被選上了。
李正流“出身不好”,不但文化水平低,而且從來沒有做過生意。他說話老老實實,按農民的說法是“三擔牛屎六箢箕”。什麼叫“口才”,什麼叫“推銷技巧”,什麼叫“人際關係”,他祖宗三代都沒聽說過。
李正流拎著編織袋樣品,輾轉乘車,來到安徽省合肥市,找到某公司供銷科。
他走進供銷科,裏麵人聲嘈雜,煙霧繚繞。兩位西裝革履,一胖一瘦的推銷員,正纏著科長洽談編織袋生意。那胖的不斷地給科長敬洋煙,瘦的諂笑著,吹噓他們的產品如何如何好。
李正流畢恭畢敬地站在一旁,不敢吱聲。看那兩位推銷員講得眉飛色舞,天花亂墜,心想,真不湊巧,來得不是時候。
等那兩位推銷員講得差不多了,科長才轉過頭來,看了李正流一眼,問道:“你是——”
李正流這才慌手慌腳地把編織袋樣品擺到桌上,一邊結結巴巴地用帶溫州口音的“塑料普通話”,作了一番自我介紹:
“我是蒼南縣湖前鎮的農民,家庭出身富農,大隊信任我,派我出來推銷產品……”
聽到李正流滿臉誠懇、老老實實的交待,在場的人全愣住了。這哪像在做生意,簡直就像是在開鬥爭會時的坦白交待。
科長聽完,手一擺,不置可否地說:“那好吧,樣品留在這裏,你過兩天再來聽回音吧。”
李正流走出供銷科,身上的內衣都汗濕了。他拖著沉重的腳步離開了這家公司,心中十分懊悔。這是他第一次出門做生意,他罵自己是“笨蛋”:你李正流是來做生意的,人家沒問,你主動談什麼“家庭出身”呢!雖然上麵政策已撥亂反正,但下麵還有不少戴著有色眼鏡的人,“富農”二字還是使人們心有餘悸啊!
再仔細想一想,李正流又覺得自己並沒錯。雖然幾十年來,“富農成份”的帽子壓得他抬不起頭,但由於自己一貫老實,勤勤懇懇,領導和鄉親還是信任的。他覺得,做人還是做老實人為好,在做生意之前不把自己的成分交待出來,萬一別人查到了,不也會壞事嗎
從科長當時的表情來看,他斷定這筆生意吹了。不過,人家說了,兩天以後聽信,到第三天再把編織袋樣品取回來吧。
第三天,李正流一上班就到了供銷科。剛進門,科長便遞給他一份電報,他一看,臉色馬上變得鐵青。這份電報是蒼南縣一位匿名者打來的,告訴該公司李正流是富農成分,叫他們不要與他做生意。
李正流把電報還給科長,二話沒說,拎起編織袋樣品,轉身就走。供銷科長一把拽住他,又搬來張椅子,請他坐下,笑眯眯地說:“老李,你送來的樣品不錯,我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