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莫非天意如此?”楊林仰天長歎一聲,不由得在心中暗笑。這也許就是蒼天的警示,劉氏王朝該結束了,封建帝製該結束了。楊林朝斥侯們擺了擺手,麵無表情地說道:“再去找找看,幾條漁船能頂什麼大用?”
……
閔貢從太監們手裏奪回了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他手下的士兵也死了大半。可是他並沒有看那些士兵一眼,隻是緊緊地抱著少帝劉辯,生怕自己的錦繡前程從手中飛走了。
“皇上,我們趕快走吧,楊林的大軍過了河,恐怕再也走不了了。”盧植當然明白閔貢的心事,他隻是向皇上拜了一拜,就帶著自己的家丁退到了一邊,連忙催促少帝劉辯快走。
連續走了這麼遠的路,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又累又餓,本來不想走了。可是一看到黃河對岸那聲勢浩大的騎兵隊伍,兩個小孩子也有些害怕,連忙跟著閔貢往邙山深處走去。
天漸漸黑了下來,夜幕再一次籠罩了邙山。由於他們倉皇逃跑,火把都丟在黃河邊上,隻能跟著螢火蟲的微光徒步向南行走,童心未泯的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倒是一下子忘記了勞累,竟然追趕著捉起螢火蟲來。
也不知走了多遠,終於遇到了一戶山裏人家。可惜這戶人家太窮,家裏所有的糧食,也不夠他們這麼多人吃飽。那些士兵、家丁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撈幹了米料,他們每個人勉強喝了一碗稀湯。
臨走的時候,他們發現這戶人家有一輛板車,閔貢從口袋裏掏出一把錢,連板車一起買走了。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尚書盧植、中部掾閔貢坐到車上,讓那些士兵們拉得拉,推得推。
一直走到洛舍的時候,他們才從一個農戶家裏找到了兩匹馬。由尚書盧植作主,由少帝劉辯獨自騎一匹,陳留王劉協和閔貢合騎一匹,盧植則抗著長矛緊跟在他們的後麵。
無論是盧植,還是閔貢,對邙山裏的小路都不熟悉,就連他們手下的家丁和士兵,也不知道該怎麼走,隻得邊走邊問。漸漸的,他們偏離了方向,竟然走到洛陽西邊去了。
……
也是陰差陽錯,張半仙帶著張遼、高順沿著山路向北追趕,一路上也沒有發現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的蹤跡。等他們趕到小平津的時候,隻看到滿地的屍體和丟棄的火把,同時也看到了黃河北岸的幽州騎兵。
由於隔得太遠,張半仙也聽不到黃河對岸說些什麼,隻得把地上的屍體仔細辨認了一遍,既沒有發現少帝劉辯自陳留王劉協,也沒有發現大太監張讓、宋典、李於。
“這些屍體還沒有僵硬,說明他們離開的時間並不長。”張半仙朝張遼、高順擺了擺手,果斷地命令道:“張遼,你帶一百人往上遊尋找,高順,你帶一百人往下遊尋找。不管能不能找到,半個時辰以內回來。”
就在張遼、高順出去尋找的時候,幽州騎兵找來的漁船將第一批騎兵送過了河。隻是漁船既小又少,幽州騎兵渡河非常緩慢,半個時辰過去了,僅僅渡過了幾百個騎兵。
就在幽州騎兵渡河的時候,張遼、高順先後回到小平津。張遼空手而回,而高順則找到了張讓、宋典、李於等六個太監,並把他們帶了回來。原來張讓等人並沒有跑遠,很快就被找到。
征集的船隻不斷地增加,渡過河的騎兵也越來越多。等一個中隊的騎兵過河以後,楊林才帶著他的親兵渡過河來,隨即命令劉辟、龔都征集船隻,繼續渡河,在黃河南、北兩岸擇地紮營,大造聲勢,等待命令。
張半仙連忙引著張遼、高順、張讓、宋典、李於等人來見楊林,大家寒暄過後,楊林打量著張遼、高順,心中喜不自禁。他們不僅是武藝高強的悍將,而且還是沉著、冷靜的智將,更關於帶兵打仗。
張遼、高順也在打量楊林,雖然久聞其名,但今日一見,卻讓他們驚奇不已,他們沒有想到,堂堂的驃騎將軍竟然這麼年輕,而且文靜的象個書生,哪裏象傳說中的那般凶狠、勇猛!
見到張讓、宋典、李於等人,楊林也是萬分感慨。勾心鬥角這麼多年,最終卻落得個落荒而逃的下場。要不是自己及時趕到,說不定又要象曆史上那樣跳河淹死,這也算是自己報答了張讓這些年來的關照。
張讓見到楊林,也是欣喜不已,又一次燃起了奪權的野心。他把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楊林,並急切地要求楊林趕快去尋找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然後返回皇宮,扶助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