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知識型員工流失原因及管理對策分析
管理研究
作者:殷曉瓊
摘要:經濟全球化以及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轉移到人才的競爭上來。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已經成為國內眾多中小企業必須麵對和解決的首要問題。文章分析了中小企業中知識型員工的特點以及中小企業中知識型員工流失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知識型員工;員工流失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33-0163-02
經濟全球化以及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轉移到人才的競爭上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人才意味著企業的核心技術水平,人才競爭也成為中小企業競爭的首要問題和核心內容之一。然而,現如今的中小企業普遍麵臨著一個問題,即知識型員工的流失問題。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已經成為國內眾多中小企業必須麵對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1 知識型員工含義及特點
1.1 知識型員工的含義
知識型員工指那些掌握和運用符號、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工作的人。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彼得·德魯克提出來的。在今天,這一概念已經涵蓋了大多數的白領。高水平的員工將所學的知識經過分析,再通過後天的正規教育,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知識型員工一般指從事生產、創造、擴展和應用知識的活動,為企業帶來知識資本增值。
知識型員工包括科學家、教育者、信息係統設計師等,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精神上而不是身體上,用不同的方法和技術來解決問題。知識型員工不同於普通員工的本質特征是擁有知識資本這一生產資料,即知識型員工是知識的所有者。
1.2 知識型員工的特點
1.2.1 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以及較高的個人素質。知識型員工大多受過專業的高等教育的培養,擁有著較高的學曆以及較多的專業知識,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與此同時,知識型員工也同樣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有較為長遠的目標,強烈的求知欲,較強的學習能力以及個人其他方麵的素質等。
1.2.2 較強的自主性。知識型員工不同於體力勞動者簡單的、機械性的重複勞動,由於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因此在工作中他們更多地願意主動思考,傾向於運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願意迫於環境影響而受製於人,在工作中更強調自我引導。
1.2.3 渴望自我價值的實現。知識型員工具有較高的需求層次,這種需求不僅僅體現在薪水報酬上,更體現在自我價值的實現上。他們一般很難滿足於簡單的事務性工作,更熱衷於具有挑戰性、創造性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專長,發揮主觀能動性,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推動著技術的進步。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推動自我價值的實現。
1.2.4 勞動的過程難以被監控。由於知識型員工大多從事的是創造性工作,他們的工作往往沒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驟,在整個過程中依靠的是大腦而並非是簡單的肢體勞動,這種活動是無形的,可隨時發生在任何場所,其行為表現也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管支配性。所以,知識型員工的整個工作過程是很難被監控的,運用傳統的操作規章製度對其進行約束也是沒有意義的。
1.2.5 勞動成果難以衡量。由於知識型員工所從事的工作大多為腦力勞動,勞動者的腦力思考一般不能直接地轉化為有形物質,在勞動者整個工作過程中,又會出現團隊合作或者他人幫助等現象,這種團隊模式的成果也很難單純地為某個人界定其勞動成果。故而知識型員工的勞動成果很難被衡量。
2 知識型員工流失的原因
2.1 企業方麵
2.1.1 管理體製的弊端。多數中小企業屬於家族式企業,內部管理製度不完善、組織結構不合理導致企業在管理上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再加上家族式企業的人員構成比較特殊,在人員利用上易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知識型員工的自主性比較強,這種管理體製的實行使得他們很難適應企業的發展模式,因而加速了知識型員工的流失。
2.1.2 人才管理理念存在誤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滯後。企業往往視人力資源為人力成本,人力是企業獲利的工具,一旦人力暫時不能給企業帶來利益時,就成了企業的負擔。企業付給員工相應的勞動報酬,除此之外,很難采取其他的員工激勵方法,這會導致知識型員工在工作中失去動力,從而加速離開。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有限,在企業前期發展中,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資金與技術上,缺乏完整的人才管理規劃,無法建立科學的培訓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