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研究意義及理論基礎(2 / 3)

1.2.2 理論基礎

1.2.2.1 企業家的創新理論

熊彼特將創新與企業家緊密聯係在一起,形成了企業家的創新理論。這一理論係統地體現在他的《經濟發展理論》(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版)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1942年)兩部著作中。企業家的創新理論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麵內容:

一是“新組合”的兩層含義。熊彼特認為,“新組合”意味著把我們所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組合起來,生產其他的東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產相同的東西,意味著以不同的方式把這些原材料和力量組合起來。根據“新組合”的不同性質,熊彼特將其區分為兩類:一類是當“新組合”最終可能通過小步驟的不斷調整從舊組合中產生的時候,既不產生新變化,也不產生他所謂的“發展”;另一類是當新組合是間斷性地出現的時候,就出現了具有“發展”特點的現象。這正是熊彼特所研究的“新組合”。熊彼特在這裏其實區分了兩種不同的創新方式,即持續性創新和突破性創新。在熊彼特看來,所謂企業家的創新活動是指後一種意義上的“新組合”。

對於“新組合”的理解,熊彼特強調了兩點:第一,“新組合”並不一定要由控製被新過程所代替的生產或商業過程的同一批人去執行。他認為新組合通常可以說是體現在新企業中,它們不是從舊企業裏產生的,而是在舊企業旁邊和它一起開始進行生產的。第二,“新組合”必須從某些舊組合獲得必要的生產手段。新組合的實現隻是意味著對經濟體係中現有生產手段的供應做不同的使用。發展主要在於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現有的資源,利用這些資源去做新的事情。在這裏,熊彼特強調新組合一般來自獨立於原有組織的新組織中;同時新組合是對現有要素的重新組合,也就是具有突破性創新特點的“新組合”與維持原有事物發展“新組合”有緊密聯係,不可割裂。但這兩種組合的性質,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完全不同。因此,在熊彼特的企業家創新理論中,他更強調具有突破性特點的“新組合”,強調企業家的作用。

在這些論述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我們通常所稱道的突破性創新,並不限於技術創新,非技術因素的突破性變化也屬於突破性(或破壞性)創新。這一延伸的重要意義在於,當企業變革時不能僅僅關注技術,非技術方麵的突破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德魯克強調了這一觀點,他認為創新不一定是技術上的,它甚至可以不是一個實在“東西”,例如分期付款。

二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創新。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種經濟變動的形式或方法,它不僅從來不是、而且永遠也不是靜止不變的。資本主義過程的這種進化性質不僅是由於經濟生活是在變動著的社會與自然環境裏繼續下去,而且這個環境的變動改變了經濟生活的數據。開動和保持資本主義發動機運動的根本推動力,來自資本主義企業創造的新的消費品、新生產方法或運輸方法、新市場、新產業的組織的形式。

三是創造性破壞。熊彼特認為,新組合意味著對舊組合通過競爭加以消滅;將這一觀點延伸到社會製度上,他認為資本主義在不斷創造新的生產力的基礎上,將自身毀滅,並達到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不斷從內部使這個經濟結構革命化,不斷地破壞舊結構,不斷地創造新結構。這個創造性破壞的過程就是資本主義本質性的事實。由於革新成為慣例,技術進步成為專家的事情,經濟進步趨於與個人無關,並自動化。因而企業家創新的動力喪失,企業家的職能將不複存在,資本主義社會就走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