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二節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創業管理與一般管理關係緊密,從最初的低級融合,發展到現階段的高級協調和平衡。本節將進一步闡述其融合的必要性和融合的基本形式。
3.3.1 創業管理與一般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3.3.1.1 應對管理悖論
普華永道的專家們就管理界自相矛盾的現象寫成了《管理的悖論》一書,認為從字麵上理解,“悖論”就是“表麵上看起來是自相矛盾而實際上可能都正確的觀點”。如何解決“悖論”難題,需要把看似自相矛盾的概念更有機地結合起來。
企業家們遇到的挑戰已經升級。在今天的企業環境中,混沌、複雜與矛盾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任何大型企業的發展、運行以及持續改造都會麵臨許多悖論。因此,隻有巧妙平衡由這種悖論性質產生的各種矛盾的需求或所謂“張力”,經理們才能獲得最好的業績;企業的領導者必須明白,未來隻靠一些不變的“公式”或是管理學教條就能包打天下的日子將一去不複返,他們必須具有與眾不同的靈活性、不同凡響的創造力,以及對悖論原則的深刻理解與掌握,才能在領會和克服未來環境中的混沌、複雜問題時有所建樹。
通過研究,他們認為那些業績出色的公司,經理們比較好地解決存在於市場、組織結構以及商業模式中的內在矛盾。並提出企業解決悖論問題的五項原則:積極的變革需要穩定的基礎;要搞好企業,就必須從個人入手;改造企業文化既要單刀直入,又要以迂為直;真正的授權需要強勢的領導;不破不立等。
3.3.1.2 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研究變量
戰略管理研究的是公司的績效。戰略管理以績效為導向的研究過程,關注企業如何建立競爭優勢。盡管Venkatararman強調應該把財富創造作為創業管理研究的因變量,認為績效並不是一個充分的標準。但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財富的創造和創業管理與它們對經濟的潛在影響聯係十分緊密,因為公司的績效(組織績效)是社會財富的先決前提。而且大公司和小的新興企業在戰略、結構、流程和績效上的差異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大。
3.3.1.3 從確定和相對穩定到複雜、混沌環境的轉換
當環境從確定到相對穩定,再發展為動蕩和不確定時,公司需要做出更加及時和快速的反應。Richard A。Bettis和Michael A。Hitt認為在新的競爭環境下,戰略管理與創業管理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企業為了重新建立競爭優勢而放棄了傳統的經營模式,尋找一種能在劇烈環境中生存的經營模式。需要響應顧客,在最短的時間內采取行動。布朗和艾森哈特主張在結構和時間的邊緣開展快速和密集的戰略實施計劃,從而使公司能夠在新的環境下取得競爭優勢。因此,張玉利教授認為,傳統管理的改進和調整無法適應動態變化的環境,用創業管理來改進傳統管理勢在必行。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單一的管理方式,已無法在新的競爭環境中取勝並獲得競爭優勢,需要將一般管理與創業管理結合起來,實現對複雜環境和激烈競爭的有效應對。
3.3.2 幾種主要的融合方式
3.3.2.1 已有研究基礎
對於融合的形式,存在不同的認識。菲利普·威克漢姆認為企業家的管理旨在追求機會和推動變化;企業家的管理是戰略管理,也就是說,是整個組織的管理;而且嚴格說來,企業家之道是一種能夠被學會的經營管理方法。在威克漢姆看來,所謂融合,就是將創業管理納入戰略管理之中,融為戰略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但這種方式和方法實際上是剝奪了創業管理的獨立性和合法性,也不符合管理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