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斤茅台成本不到40元?(1 / 1)

一斤茅台成本不到40元?

真相

塑化劑事件、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限製“三公消費”……從2012年11月開始,白酒業陷入了一個漫長的噩夢期。飛天茅台、五糧液等高端白酒仿佛在一夜之間跌下神壇,價格幾近腰斬。

盡管貴州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2013年12月召開的經銷商大會上表示,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仍在保持同比增長,然而在股票交易市場上,茅台卻持續不斷地傳來股價再創新低的消息,2013年全年,貴州茅台股價跌幅超過36%。

白酒的本源是什麼?多年關注白酒投資的藏家老楊,白酒對於中國人來說早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象征。

盡管袁仁國近期多次公開表示中國民族酒業要懷揣對家國命運的深切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提倡健康文明飲酒方式,但是在酒葫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高賢看來,一向標榜自己為“國酒”的茅台,其本來麵目更像“官酒”。“‘國酒’意味著什麼?就是要為全體國民服務,供老百姓享用。可是茅台酒這麼多年來早已成為特權階層、權貴階層的特供品,是名副其實的‘官酒’”。

“我們從2012年貴州茅台的財務報表可以發現:營業收入264億元,淨利潤140億元,在124億元的成本和費用中,扣除廣告推廣費、管理費、稅收、人員工資、折舊費、包裝材料費等等之後,每瓶白酒實際成本隻有幾十塊錢。”自己也在茅台鎮製酒售酒的張高賢說,通常4到5斤小紅高粱可以釀出一斤白酒,釀造一斤白酒的糧食成本隻有十幾塊錢,人工費用是三四塊錢,把儲藏成本和酒瓶包材全部計算在內,一斤茅台酒的成本不會超過40塊錢。“茅台的價格與定位存在嚴重的問題!普通老百姓、納稅人是它的衣食父母,可是卻隻能買單,無法享用!八項規定正好是個契機,讓它走出‘官酒’誤區,走下神壇,回到百姓中”。摘自《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