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美味之城

對開封最初的知曉是在那首著名的諷喻詩裏: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指的就是開封。開封建城的曆史有2700多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定都於此,因此素有“七朝古都”之稱。其中作為北宋國都長達168年,曆經九代帝王。據傳那時節的東京城周闊三十餘公裏,人口達到150餘萬,北宋畫家張擇端一幅《清明上河圖》的長卷,凝固的不過是開封往日的富麗碎錦。而嶽飛、王安石、楊家將、包青天……則是當時的傑出人物。

開封是北宋的高地,也是北宋的低窪。

後來漸漸愛上了豫劇,豫劇名家王素君有一出最見功夫的獨角戲,名叫《小二姐做夢》。講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大姑娘在閨中思春的事。開頭便是:小二姐哎家住汴京城裏,汴京城裏古跡多。鐵塔不遠是相國寺,琉璃殿緊對著藏呀藏經閣,在城裏有一個禹王台,龍亭高立在那城裏西北角……

在夢中,小二姐配了一門如意親事,喜悅過門,新女婿騎著一匹高頭大馬,陪娶客騎著烏騅騾,到了婆家,喜筵開始:……一霎時前後院裏都開了桌,先端上四葷四素八個大碗,有一條大鯉魚中間擱……

鯉魚肯定是黃河鯉魚,開封臨近黃河,吃黃河鯉魚是最如常的。至於王素君的唱腔,如果去吃開封著名的鼓樓夜市,肯定就可以在大小攤鋪前聽得到。她音域不高,有些啞似的,仔細品卻溫厚清醇。略帶些鼻音,麵麵兒的,甜甜兒的,簡直就是脆沙瓤西瓜。又仿佛是磨砂過的燈,是不耀人的,然而也是媚的,有一種特別發酵出來的微濕的媚。

戲詞裏所唱的這些好景致如今都有,另添了以假亂真的清明上河園、包公祠、宋都禦街、潘家府、楊家府等地,所有這些地方裏,我印象最深的是兩處,一處是鐵塔。開封地勢比黃河河床還要低上二三十米,據說有一年,黃河淹了開封城,滔滔黃水之上,露出水麵的唯一建築,就是鐵塔。鐵塔始建於北宋皇元年,也就是公元1049年。其實它是磚塔,隻因遍體通砌琉璃磚,酷似褐鐵,民間就稱其為鐵塔。那年,我帶著兒子來到它麵前,他執意要登塔,我便在塔下等他,微風吹來,塔鈴叮當。琉璃磚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煥彩,莊嚴絢麗,有不知名的小鳥從塔磚的邊稍輕盈地掠過。想到這座塔已經在這裏矗立了近千年,我忽然覺得自己是個比兒子還要幼小的孩童。

另一處是劉少奇紀念館。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劉少奇被秘密送到開封“監護”,1969年11月12日淩晨6時45分停止了呼吸。他被送到火葬場焚化間的時候,名字是劉衛黃。紀念館是在他逝世的舊址上建立的,此處還被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小學德育基地。——這兩個白紙黑字的標牌讓我久久沉默。

劉少奇曾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好在曆史是人民寫的。“好在曆史是人民寫的。”而人民除了不自覺地書寫著曆史之外,最自覺的書寫恐怕就是永恒的食譜。——又讓我想起開封的小吃了。鄭汴一體化之後,從鄭州到開封隻需五十分鍾車程,於是每到周末,就有大量的食客從鄭州到開封去吃小吃,鼓樓小吃街附近豫A牌照的車洋洋大觀,成為一景。吃什麼?其實說來無奇:一曰桶子雞,一曰水煎包,一曰炒涼粉,一曰花生糕,一曰冰糖梨,一曰杏仁茶,一曰黃燜魚,一曰鍋貼餛飩……這些食物看著一般,一入口就知道它們有多麼厚道純正:既樸拙又濃烈,既天真又經典,既老實又奪目,既滄桑又芬芳。

每當大快朵頤的時候,我就覺得:也許,隻有像開封這樣的城才能把小吃做得這麼美味絕倫。因作過那麼久的都城,所以它是大方的。但因為已經久不作都城,所以它又是內斂的。它由皇宮錦緞淡隱為草廬布衣,洗盡鉛華,如石包玉。它由皇宮錦緞淡隱為草廬布衣,洗盡鉛華,如石包玉。盛世的遺韻和氣度裏有著百姓的強韌頑皮,貴族的骨骼和風情中又有著平民的活潑機趣。它的容貌簡約清素,內核卻溫暖可親。如同張擇端所畫的那樣,這座城,任往來紛紛,卻有條不紊,繁而不浮,麗而不虛,隻充滿了生的忙碌與喜悅,讓人覺得踏實和欣慰。每當走在它的青石板小街上,我就覺得神思清涼,靈魂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