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的那一套看似呆板、嚴苛的決策體製和投資紀律,卻確保了投資者不會因盲目而迷失了雙眼,也不會在遇到挫折時損失太大。而散戶呢?隻能靠自己,得靠自己管住自己那雙手。
對任何冒險來說,紀律都是必須的。尤其是個人投資者,因為你沒有外部的控製,完全得依靠自律。若缺乏自律,那在股市中的行為,不是投資,也不是投機,而是在“自毀”。而在股市中,隻要你的賬戶還有足夠的錢,是沒有人會阻止你的“自毀”行為的。
在投資中,有一種說法:“有老交易員,也有無所畏懼的交易員,但卻沒有無所畏懼的老交易員。”而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在交易時,卻像酒鬼對待喝酒一樣,過於隨意,且毫無對市場的畏懼,而最終也會失敗在無節製上。
個人投資者在投資時,總顯得過於一相情願。其實每一次虧損或割肉,都是讓你重新審視交易係統的機會。這次失利是一次意外,還是你的係統本身有缺陷?
而專業投資者的優點,就是自律。自律的精髓在於情緒管理。新手在交易時會難免情緒化,但若想在市場上生存,就必須要有紀律。當你感覺到恐懼或欣喜(貪婪)時,必須把它轉化為你的紀律信號。而在每天收市以後,不管漲與跌,情緒如何,也應回歸平靜。
一個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他能否自律,能否控製住自己,用理智要求自己而不是被自己打倒。 如果自律,那麼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否則就是奴隸。自律並不是呆板、機械地堅持某一種投資策略,而是指堅持一種獨立、專注、始終如一的投資策略。而真正的投資大師們,個個都是自律的行家。
在巴菲特看來,自律就是一種理性,不僅是堅決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還要當別人瘋狂時候,保持頭腦獨醒,不要陷入“集團的瘋狂”中。巴菲特常說,知道自己做錯了,但還加倍努力去做,這是最傻不過的行為了。但人之常情卻是,跟隨趨勢,這時能夠避免自毀的,就是投資自律。
而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的特質,也是高度自律與條理化。過去二十年,每天清晨從英國西蘇塞克斯到倫敦的火車上都可以看見一個人--手裏翻閱著當天的《金融時報》、膝上擺放著一疊文件資料,這位就是在英國鼎鼎大名的波頓。每天早晨在去上班的火車上,他要對當天考察的公司進行逐個分析。他一個星期要在各種公司會議間打轉。有時在趕往或離開車站的路上,他會快速處理大概每天40條語音留言,其中很多是同時彙報的近期會議情況。
和所有的富達基金經理一樣,他每周的工作就是圍繞著公司會議展開的。當他同時考察英國和歐洲大陸國家的公司時,他一天要親自參加的會議有5-6個,並且會認真地做好會議記錄,這些筆記本現在已經積攢到60本了,成為一筆寶貴的財富。波頓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與同行甚至富達的同事一起參加社交活動。他自己承認,“我不是那種喜歡出去喝一杯的人,沒有什麼夜生活,我喜歡下了班就回家。”
投資日記(特別是常年累月的日記),應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日記記載著當時思考、執行、結果的書麵記錄。如果能夠定期回顧日記條目,就能發現潛藏在錯誤決策背後的思考方式,及時自我糾正。投資日記是最普遍的方法,一方麵記錄促使你做出投資決策的理由;一方麵,記錄下決策帶來的結果,每個投資者都應建立自己的投資日記。
在決定買入前,不妨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買這隻理財產品,我的理由是什麼,並按先後次序排列?
2、對買入這隻理財產品,我的自信程度如何,請按1-5分打分?
3、為什麼其他人沒有發現這個機會,此次投資的風險在哪裏?
4、基本麵出現何種變化,我會考慮賣出?
5、我的止損、止盈點設在哪裏?
而在持有這隻理財產品的過程中,投資者不妨在投資日記中記載,持有的感悟以及基本麵的變化。而在賣出後,不妨再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這是不是一次正確的買入?
2、此次買入行為,是否存在著什麼缺陷?若割肉,原因是什麼?
3、我有沒有背離我的投資理念?
4、此次買入行為,成功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