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打造一個優秀的團隊(5)(2 / 3)

轉過來在聽老江發表意見之前,顧問把小魏對老江的所有看法作了一番評論,從而使老江能夠對與其有重要關係的一些要點加深印象,以便他深入地作出反應。

針對小魏指責他容不得別人提出反對意見的說法,老江認為小魏根本就提不出什麼具體的例子。隨即,小魏提到了曠工的事,並且斷言,老江對工會缺乏信任,這是不應該的。這表明兩人對同一事件所作的回憶是完全不同的。

在討論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顧問注意到老江的一種言論方式--它似乎引起了小魏的惱怒,加劇了他的心理緊張度,這種方式也同樣讓顧問感到不愉快--老江有一種癖好,他喜歡問一些引誘性的問題,這種問題不是誘使對方承認過錯,就是讓對方自相矛盾。這是一種偵訊式的交流方式。在接下來的討論中,顧問試圖以不同的方式四次提醒雙方:注意這種方式,改變這種方式,或者消除這種方式的反效果。

第一,顧問提醒雙方不要采用盤問方式討論問題,並問小魏對盤問有什麼看法。小魏明確表示了他的不滿。這樣一來,老江也就更加清楚別人對他這種言論方式的反應了。

第二,在上述幹預的基礎上,顧問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假如顧問就是那個被盤問的人,那麼他也會對這種作風作出自己的反應--他用了一種表示敵意的、生動形象的手勢(一種外國電影中常見的"Fuck(操)"手勢)。

第三,稍後,顧問便放棄了試圖在曠工事件上統一思想的想法(因為雙方對那件事的回憶十分矛盾),轉而問道:"你們雙方各自傾向於如何對待這一分歧呢?"

他們的回答生動地說明了他倆的不同:小魏認為這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因此傾向於不提此事。老江則傾向於找一個證人,向他問個究竟,並且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驟,定出誰是誰非。在老江這樣表明自己的傾向意見時,他對自己的言論式已有了一些頓悟,他承認這種方式可能並不總是起作用的。

老江也不喜歡小魏的行為,但他一直沒有多少機會來表明自己的這一意向,借此他便補了一條:"小魏,你不夠謙虛。"

小魏反擊道:"你是想教我如何謙虛嗎?"

顧問插話道:"老江,你認為你自己謙虛嗎?"

老江說:"是這樣。"

顧問說:"小魏,你認為老江是那樣的嗎?"

小魏嘻道:"是假謙虛。"

於是,老江對此作了引證說明。他說他以前就承認,在對增加工時是否會牽連到勞資關係這一問題作判斷時缺乏了解。他說這就是謙虛。可是小魏認為,這種"承認缺乏了解"隻是老江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種策略,並不能說明老江的謙虛。

然後,小魏很尖銳地說出了他對老江感到氣憤的一個原因。他看出老江是懷疑工廠方麵對勞資關係所作的判斷,他的行為就好像是他"是在阻止工廠管理人員犯罪"似的,就好像"他是站在關口把關"似的。

接著,他們便討論了他倆最近進行的一次意見交換。原來,在早些時候,小魏發現家用餐具箱中的乳紙板價格上漲了,可是餐具箱生產由此產生的利潤卻被用到娛樂資金上去了,而娛樂資金是完全沒有必要花那麼多的。他曾經向人事部的一個人提起過他不讚成漲價的意見。衝突雙方現在又開始重提這一故事,而且調門越喊越高。

老江說:"我的一個下屬對我說:好家夥,如果我們那位廠長沒什麼正事好幹,一個勁地在乳紙價格問題上對我們作事後批評,那我們的情況不是很糟糕了嗎?"

小魏說:"那是一種借口。而並不能說明你們有什麼充分的理由。乳紙價格問題對每個人都會有影響,隻有少數人可以從娛樂資金中受益。"

老江說:"你才是在找借口,是這個公司裏惟一對乳紙價問題牢騷不已的人。你想從中得到什麼?"

小魏說:"會有人大膽站出來講話的。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要不是我提請你注意那個廢料場的糟糕狀況,人們可能現在都還在上麵日複一日地踏踩著。真有意思,隻有那個職工食堂是你惟一必須要管理的東西(小魏是在證明這樣一個論點,即與人事部不同的是工廠必須不斷地作出抉擇並采取行動,因而也就容易招致批評。這種不對稱現象就成了小魏心情不舒暢的根源。此刻,在乳紙價問題上,他似乎是在設法求得更多的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