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走出管理的誤區(3)(1 / 3)

當他按自己的意思去做的時候,他發現,要把他的觀念轉移到美國去,實在比他原先所想要困難多了。他說:"要使美國經理的意見統一,實在困難。在這樣一個重視個人權利的國度裏,我們必須說服私利重於團體觀念的人。例如,有一次,當工廠有所改進的時候,雖然我們還沒開始賺錢,我們也要酬勞工人才對。可是美國經理說,這次的改進主要是他的功勞,他應該分到全部酬勞的一半才對,我拒絕了他。"

那位美國經理立刻就辭職了。稻森自京都調了一批頗富工作意識的經理,拋開等級觀念,大家使用同樣的飯碗、工作服,像在日本工廠一樣地工作,然而這種作風令一般美國經理無法接受。但是,最近一位以前隻擔任顧問工作的美國佬準備接受這一套了,他當了經理。

每當稻森訪問聖地牙哥廠時,他總是利用機會,走出辦公室,和工人聊天,其中多半是帶有亞洲人血統的婦女。

他說:"有一回,吃中飯的時候,我買了一個特大的意大利餅,和女工分著吃,她們也把帶來的便當打開,邀我共用。我和他們的和諧關係,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他介紹了許多日本人的習慣到聖地牙哥廠去,結果都被接受了。

他準許女員工有生理假期,這在日本是有立法依據的,可是在美國則不然。

加州的習慣也有不同於日本的地方。例如稻森交給特優員工特別工作津貼,這在日本廠是沒有的。他發紅利給美國廠的工人是一年一次,在日本本土則一年三次。

兩年之內,稻森把虧損的聖地牙哥廠轉變為有微薄的利潤。後來,他把另一家公司更大的廠也買了下來。

京都陶瓷在美國的活動,都是以京都陶瓷國際公司的名義舉行的。這家國際公司,另外掌握了一個附屬公司,Dexel公司,與京都陶瓷的美國廠一齊對抗美國本土同業的競爭,化陶瓷為美鈔。

稻森說:"在日本,許多投機企業都有股票上市,可是卻往往在日後走下坡。這是因為擁有股票的人在股票上市時賺飽了錢,其後對公司的發展漠不關心的緣故。我們公司的股東,則多不願賣出股票,他們對公司都有信心。這是因為公司的精神把公司和股東雙方融合成了一個大家庭,決心協力朝未來努力。"

讓你嚐嚐權利的滋味

在小型工廠裏麵,"逐級授權,分層負責"製度很難實行,因為如果在小工廠裏推行這種製度,便意味著讓別人決定如何替老板花錢,這是工廠老板最不放心的一件事。但是,老板如果希望工廠裏的工作能順利進行,產品如期出廠,各部門負責人員都主動積極地為工廠效力,即使自己不在工廠,工作也不會因而延緩或停頓,則老板必須授權給各部門負責人員,讓他們有權處理分內的事。

"讓別人去處理工作細節"這句話隻有寥寥幾個字,但正是"逐級授權,分層負責"的精義所在。

理論上,不論是一個領班負責管理25個工人,或是由幾個領班分別管理200個工人,都可以適用授權的原則。不過,真正付諸實行的時候,又時常會發生困難。

"逐級授權"可能是老板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有些做老板的人一輩子也學不會授權的本領,他們主張事必躬親,不放心別人替他們分憂解勞。有些做老板的人口頭上讚成逐級授權,分層負責,實際上大事小事都是由他作主。他們給各部門負責人許多責任,但是並未賦與他們執行工作所必須的權力。

在逐級授權,分層負責的製度中,授與別人的權力便是使機器轉動的燃料。然而授權的結果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你應當給予別人多少決策的權力呢?而這些決定都是要花錢的。

這個問題很不容易回答,常常須要視實際情況而定,卜先生就是一個例子。卜先生認為自己既然是老板,就應該有做老板的尊嚴,他也曾試過授權的辦法,可是,他發現授權的結果不如他預期的理想。

因為業務上的需要,卜先生出去做了一次短期旅行。回到辦公室以後,卻發現有人替他作主給工人發了加班費,他怒氣衝衝地走出辦公室,手裏拿著一張領加班費的人員名單,大吼道:"我不在的時候是準做主批準加班費的?"

"我批準的。"生產主任回答。

卜先生發覺大家都瞪著他,不知道為什麼他要這樣惡聲惡氣地吼叫,於是他趕快把聲音放低,和生產主任一起退進他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便衝著生產主任說:"你竟敢給工人加班費,這個工廠是我的,我會決定該不該增加額外成本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的生產成本中並沒有加班費的預算呀!"

"我知道,"生產主任回答,"但是你要我全權負責生產,又叫我督促工人,到期一定得交貨。"

"對呀。"卜先生說,"噢,我想起來了。我離廠之前曾交給你幾份訂單。"

"不錯,有一份訂貨太多,來不及趕工,因此我才準許加班的。"

"如果是我在工廠裏,我也會這麼做的。"卜先生說,"不過,我們把話說清楚,以後如果要加班得先經我批準,我們可不能不嚴格控製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