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創立威信,胡蘿卜大棒子都要用10. 作風果斷,先發製人(1 / 1)

第五章創立威信,胡蘿卜大棒子都要用 10. 作風果斷,先發製人

“兵有先天,有先機,有先手,有先聲,先為最,先天之用尤為最。能用先者,能運全徑矣。”很多人往往會因一念之差做出終生後悔的事情,釀成千古之恨。曹操向來是一位有勇有謀的人,他往往能夠善於分析,進而作風果斷。他會趁對手不備之際出其不意,先發製人,占據主動。

對於曹操當年到故友呂伯奢家借宿殺呂伯奢一家的事,曆史上有著不同的版本。王沈《魏書》中說,曹操到呂伯奢家時,伯奢不在,他的兒子和幾個同伴搶劫曹操的馬匹和財物。曹操發覺後,親手將這幾個人殺死。比王沈《魏書》稍為晚出的郭邠《世語》,所記則大不相同。說曹操到呂伯奢家時,伯奢外出,在家的五個兒子熱情款待,禮節周到。但曹操因為是違抗董卓的命令偷逃,疑心主人要害他,於是趁著天黑,用劍殺了八個人之後逃走。比《世語》還要晚出的孫勝《雜記》,在《世語》記載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產生誤會的細節。說曹操到呂伯奢家後,聽到食器相碰發出的聲響,以為是兵器相擊,從而疑是呂伯奢的兒子要殺害自己,於是搶先下手,趁著天黑將其殺死。繼之還淒愴地說了一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然後出門逃走。據說,有一次,匈奴使者來見,曹操自以為身材不高,相貌不威嚴,不足以對外國顯示威武,於是讓相貌堂堂的崔琰代替他,自己扮成侍衛,握刀站在崔琰旁邊。接見結束後,曹操派人去見匈奴使者:“你看魏王這個人怎麼樣?”使者回答:“魏王的儀表風度非常高雅,但握刀站在他身邊的那個人才真是一個英雄啊!”曹操得到報告,立即暗中派人把那匈奴使者殺了。

這些傳說,其真實性都很值得懷疑,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中就專門對此做過辨析,說是:“查無實據,事出有因。”曹操的權詐性格,在其政治、軍事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表現,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權謀家。善用權謀,善於權變,在某些場合完全必要。比如在對敵的政治鬥爭,特別是軍事鬥爭中,不要權謀,不擅權變,不僅不能克敵製勝,恐怕連自身的生存都將成為問題。曹操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在《孫子·計篇》注中說:“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即用兵打仗時必須計出詭詐,以適應戰場上千變萬化的形勢。曹操無論用兵、遣將、施術,都充分展示了他隨機應變的性格,可以說是將其詭道權詐之術發揮到了極致。比如,官渡之戰中許攸來奔,曹操為表示竭誠歡迎,來不及穿鞋,光著腳就迎出去了。他還曾因坐騎踐踏小麥而割發自懲,雖有幾分玩弄權術的味道,但其目的在於維護法紀的嚴肅性,用意猶有可嘉之處。

曆史上著名的故事“望梅止渴”也說明了這一點。有一次,曹操率領部隊行軍。當時天氣十分炎熱,驕陽似火。他們已經喝完所帶的水,可是一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所有的士兵實在口渴不已。於是曹操對部下講:“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結滿了梅子,酸甜可口。隻要大家堅持一下,到了那裏,便可以吃上梅子,用來解渴。”士兵們一聽,各個垂涎三尺,頓時感到不再口渴,大家強忍精神往前走,一直堅持走到有水的地方。

這個故事也說明了曹操的聰明之處。當大軍麵臨斷絕水源、士卒口渴難忍的窘境時,向他們提到甘酸的梅子,可以讓士卒產生條件反射,緩減幹渴之苦。同時還可鼓舞士兵的士氣,讓他們能夠有動力堅持到最後。

曹操一生並非一帆風順,總會遇上這樣那樣的災難,甚至遇到過遇刺的危險。曹操身邊有一個內侍,曾經聯絡外麵的幾個人伺機刺殺曹操。可是由於曹操身邊有大將許褚的保護,他們遲遲不能下手。可是他們很有預謀。一天,他們發現許褚正在帳外休息,於是揣刀進入曹操的帳內。幸虧許褚及時趕到,他看見這幾個人神色慌張,立馬清楚了他們的陰謀。於是曹操揮劍將他們逐一擊殺。如果這次許褚沒有及時趕到,後果不堪設想。不過,平時曹操就有自我保護意識,警惕性很高,也讓他危急時能夠保護自我。

平時曹操對百姓和下屬也有嚴密的監視。他公開創辦了監察機構和司法官員,此外,還暗設秘密監察下屬的校事。擔任這些校事的人員往往是那些品行不正的人。他們之中有兩個校事分別叫盧洪、趙達,他們遊手好閑,以自己的好惡擅作威福。法曹掾高柔希望曹操嚴懲這兩個人,可是曹操並不同意,說:“你們知道嗎?對於趙達等人我還是了解的。我之所以安排他們去辦刺探,是因為那些賢人君子很難辦成大事。過去孫叔通任用群盜,就是這個道理。”曹操果然是一個“用人唯才”的人物。可是任何事都要有度,後來趙達等人遊手好閑,做了很多壞事,曹操終於忍無可忍,將他們殺害。

曹操明白,自己身處亂世,隻有學會自保,才能在複雜的競爭環境中生存下來,屢次三番得以逃命。因此,已經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在談論豐功偉績之前,首先要學會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