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做《三槍拍案驚奇》的預告片,我發現自己適合做預告片,因為我做過廣告、做過電影、做過音樂。我同時總結出一個道理:其實我是一個懂藝術的商人,我能夠把自己會的東西變成生意,但是我從來不說自己是一個搞藝術的人。
我覺得再搞藝術,你也得生活,也得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這次張藝謀導演給了我機會,我必須抓住,這讓我又回到了原來的行業,而且開創了電影預告片的先河。這個行業最適合我,因為我熱愛音樂、電影、廣告,而且能把這些結合在一起。
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做好
《金陵十三釵》的廣告片做起來比較麻煩,可因為有《三槍拍案驚奇》的成功經驗,所以魏楠和張藝謀的合作非常順利。而且,這部預告片的成功也奠定了魏楠在預告片行業中的地位。
做《金陵十三釵》預告片的時候,我是四月份到劇組的。到劇組時大概是晚上十點多,張藝謀導演找我去溝通預告片的事情。我到那以後,張藝謀正在門口鍛煉身體,他一見到我,說:“好久沒見了,小頭發還這麼亮!”我當時笑了,這是說我比以前成熟了。當時我的錄音師、合成師、攝影師、技術片導演都在。我們在一起談論第一款預告片怎麼做,然後開始挑選素材。
進入劇組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從早上起床就開始看素材,跟導演溝通。收集好素材,我和同事在火車上抱著硬盤睡覺——硬盤要是丟了,我就可以在這行消失了。
我回到北京一共製作了十多個版本。每一版的音樂換了二三十條,包括我們自己做的、請團隊做的、請朋友幫忙做的。第一版是比較西方化、比較沉重的風格,但是張藝謀跟我說,我們是要給東方觀眾看,所以這一版就給斃掉了。然後我開始做第二版,因為當時做第二版的時候,戲已經拍完了,所以這版更難了。當時我們已經看到剪好的素材,電影長度也已經基本確定了,所以電影的每個鏡頭都可以放到預告片中。這樣,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剪輯了。我剪輯了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自己認為每個都很精彩,可導演看完以後說要換點新的鏡頭,我們就來來回回一直剪輯到第十四版。
製作的三個月中,張藝謀每次來看的時候,都會換鏡頭、換素材,因為素材量太大,片子本身也很長,導致很多有意思、好玩的素材,都得來回換。當時張藝謀要求我,不許露十三釵的臉,而且跟我強調了三四次,把我為難壞了。有一天一見麵,他拍著我的肩膀說:“行啊,魏楠!我不讓你露主演,你都能剪出這麼長的東西來,明顯就是我們素材多,好東西多啊。”
到我三十一歲生日的那天下午,張藝謀又來看,終於說OK了,這也算是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吧。我和張藝謀合作的時間比較長,了解他想要什麼。任何電影的預告片,導演的要求都是一樣,那就是體現電子複印件的品質,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
《金陵十三釵》再一次提升了我對預告片的認識。2011年年底,我們做了一部好萊塢在中國發行的電影——《變形金剛3》的預告片。因為好萊塢在中國宣傳需要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所以還得找中國團隊來做。現在,每年我都會剪輯一些好萊塢的電影,但隻是少部分,大片還很難接到,因為我還沒有能力去做,但我相信,目前的困難也隻是暫時的。
藝術總有遺憾
《白蛇傳說》是魏楠的再次提高,這部電影的預告片真正達到了好萊塢水平。
《白蛇傳說》的宣傳片很難做,因為全是特效。拍特效的時候,背景都是綠的,隻能摳圖像。這對於我來說更難,我拿一堆綠布的素材,怎麼去剪預告片?那些蛇和背景都是在韓國製作的,我根本看不見,隻能憑空幻想。
開始剪輯了一版純綠的,什麼都看不明白的預告片,配上音樂,基本上不能看。我剪的時候,包括音樂全是幻想,跟做夢似的。大概一個月之後,韓國才給了我合成素材。
因為《白蛇傳說》最經典的地方是水漫金山寺,所以我跟片方溝通,希望先來一個水漫金山寺,隻有李連傑就可以了。結果水的特效做不了,沒有辦法,我這個概念預告宣告失敗。如果《白蛇傳說》一開始的預告片,不出演員,就出一個法海(李連傑),肯定會給觀眾特別新鮮的感覺,讓觀眾期待。但是因為技術原因做不到,這是做《白蛇傳說》時我很遺憾的一個地方。
當時導演對我剪的片子沒有任何疑問,但是有的特效沒做完,不能放到預告片裏麵,我隻能跟導演溝通,然後就一直等。於是,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做完《白蛇傳說》的第一款預告片,但等特效等了一個月。
在做《白蛇傳說》的同時,我還做著《金陵十三釵》以及其他一共4部電影的預告片,非常辛苦。《白蛇傳說》總共做了6版:一版先導預告,一版概念預告,一版中期預告,一版30秒預告,一版15秒預告,一版定圖預告。還有一款並圖視頻,就是電影開頭徐若宣的造型,很多朋友和觀眾都很喜歡,我就把那段戲用廣告剪法剪出來。後來這段視頻又通過開心網、人人網轉帖的方法傳播出去,這又開辟了一個營銷思路。其實這個思路國內也有人早就用過,隻是沒有像做預告片這樣用如此精細的方式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