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更好,隻求最好
做一件事情必須要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比如做預告片,中國的市場情況和國際上完全不同,你必須對中國的實際情況了如指掌才能成功。如果照搬國外的模式,可能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根本就沒有這個市場存在。
每個預告片看著都很簡單,好像一分鍾就能做完,可其實它跟做電影沒什麼區別。這是一個很專業的職業,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做預告片最重要的是個人素質和社會閱曆。你必須要了解觀眾喜歡什麼,而不是了解導演喜歡什麼,因為電影正片是要在電影院播放給觀眾的,這是導演的任務,電影預告片是電影的廣告,這不是導演的任務,而是我們廣告人的任務。
比如一個鏡頭很漂亮、很美,導演花了很長時間,費了很多心思,也花了很多錢,但觀眾不見得喜歡,觀眾喜歡的和導演喜歡的可能完全不一樣。如果不明白這個,就做不了預告片。
這個市場開拓了兩三年的時候,我遇到了和導演難以溝通的問題。如果實在溝通不了,產生了矛盾,那隻能結束合作。我做預告片的目的,也是想幫助電影賣更多的票房,不是毀壞這部電影。有的導演很明白,有的導演不理解,也發生過不愉快,但我覺得這是創作上的不愉快,跟人沒有關係。產生這些創作上的不愉快,我會想辦法跟導演磨合、彌補,有一些電影預告片是結合了導演的想法做出來的。我明白,在開拓新市場的時候,這是必須經曆的一步。
在好萊塢,有很多電影預告片看上去不錯,進電影院後觀眾會感覺上當受騙。我覺得這不叫忽悠、不叫上當受騙。你看方便麵的廣告裏麵有大塊牛肉、大塊的蝦,你明知道方便麵裏麵根本沒有這些材料,可你還是會買。這就是廣告效益。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這樣做會毀了這個市場,可這是中國電影在營銷方麵的必經之路,好萊塢也是這麼過來的。為什麼他們比咱們強?第一點,他們的工藝比咱們早一百年;第二點,人家的電影投資大,像《變形金剛》是用錢砸出來的電影,預告片怎麼做都特強,電影怎麼看都特好。咱們還處於一個投資比較小的狀態,我隻能把全片最經典的幾個素材挑出來。
現在,我提高了製作預告片的費用,這不是說因為我做得多好,而是我的製作成本高,預告片的質量才好。你給我3萬元錢,我肯定做得也很差;你給我30萬或300萬,我做得絕對好。一分錢一分貨,廣告就是這樣。
一部文藝片或者小成本電影,它有藝術、有分量在裏麵,就算花的錢很少,做出來也可能會很好玩。但是廣告不是這樣,廣告就是一分錢一分貨,拿錢砸的。所以我需要有這種類型的公司跟我競爭,才能體現我的價值,體現出我的水準。如果沒有競爭、沒有衡量,我沒法創立一個準確的價格市場。有三四家這種類型的公司,我才能繼續生存。
開始我定了10萬元錢的價格,後來覺得不行,我還需要更多人、更多的團隊才能完成製作,於是增加為30萬,現在是50萬。公司的辦公區也從70多平方米變成1000多平方米。
按正常工作流程來算,我每個月能做5部片子,但到現在為止,平均每個月才能做3部片子。其中,《畫皮II》的難度就很大,我動用了公司所有的人。這是一個概念預告片,最後那五六秒鍾的字幕做了半個月。那個字幕是三維的,需要建模、材質、上顏色、打光,需要有很多不同的流程,做不好就會假。我們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一直在調試字幕,我覺得這次《畫皮II》的字幕已經可以跟好萊塢接軌了。
做這個字幕時,我們生成的是高清電影院播的那種片子,僅生成文件就用了一天一夜。生成完之後,我發現有問題,就回來繼續調,重新生成。所以,50萬的費用動用了20多個人、1000平方米的空間和10多台機器,再加上我們團隊的創意。總體算下來這個價錢應該算便宜了。
我敢說,好萊塢的電影預告片我看過了99%。每天晚上我到家的任務就是看一張DVD,好多DVD前麵有預告片,我就可以看一遍預告片,吃點東西再睡覺,這是我每天的任務。結婚5年都是這樣,所以,好萊塢對我有很大影響,但我沒有抄襲他們,我都是原創,隻是借鑒了他們的形式罷了。
人每天都會有十幾分鍾沒事做,這時我可以隨便看,不特意去學誰的製作手法,而是把這當作生活。如果你把這當作工作,當作累贅,創作出來的東西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