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帥元,中國山水實景演出創始人。代表作:《印象·劉三姐》《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宋·東京夢華》《中華泰山·封禪大典》《道解都江堰》《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鼎盛王朝·康熙大典》《菩提東行》等等。
實景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是真實的山水,作為環境的依托;還有一個是概念,就是當地人生活的狀態,比如他們的勞動、生活、風情以及各種狀態。這兩方麵組合在一個環境裏達到所謂天人合一的狀態時,就比較優秀、比較適合山水實景演出了。
《印象·劉三姐》這類演出的成功,得益於廣西本身的燦爛文化。隻要把民族元素把握準了,裝進山水之間的時候控製好山水和人的關係,就能構成偉大的作品。而《印象·劉三姐》的偉大,在於讓真正的漁民、農民來表演,這才是它最核心的競爭力。
“劉海砍樵”是湖南經典的民間故事,我們把它挖掘出來做成現代的音樂劇,這是一個很大的貢獻。傳統劇目不挖掘、不整理,就會死亡、會消失。
我本人特別不喜歡看中國人演外國人的歌劇,我覺得那是最傻的移植方式,那裏麵都不是中國人的說話方式,完全沒有創新精神。
此山、此水、此人
中國有很多演出都叫實景演出,其實很多人沒搞懂實景真正的魅力和意義。它之所以能讓遊客到哪個景區都要看,除了看到山水之外,遊客還能看到人們生活在山水之間的原始狀態。他們唱山歌,捕魚,勞作,那種最簡樸的生活方式才是遊客最感興趣的地方。所以,此山、此水、此人很重要,這些才構成了實景演出的完整概念。
大概七八年前,中國誕生了山水實景演出這種演出形式。在這之前可能有很多在室外、景區的演出,比如《圖蘭朵》曾經在太廟演出。但是和我們要說的山水實景演出還是不一樣的。
現在理論界沒有總結什麼叫山水實景演出,但我們作為實踐者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實景演出必須在山水之間,也就是說在野外演出。實景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是真實的山水,作為環境的依托;還有一個概念,就是當地人們的生活狀態。這兩方麵組合在一個環境裏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時,就比較優秀、比較適合山水實景演出了,像《印象·劉三姐》《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等等。
很多人對實景演出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頗,很多地方的演出隻能叫旅遊演出。山水實景演出最難的地方在於怎麼表達人和自然的關係,把握尺度非常重要,它不是張揚人的力量,而是讓人融入山水之間。當你看到演出就活在山水之間,就像土地上長出一棵樹、結出來一顆果子的時候,它一定是最高級的山水實景演出。因為它融入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天人合一”。
不補破衣服,隻做新衣服
梅帥元經曆過體製內、體製外的各種磨煉,他在各種體製之間都遊刃有餘,而且行事果斷、大膽。因為這種性格,他不喜歡被局限在一個地方,也不喜歡被局限在小小的舞台。大概在10年前,漓江如詩如畫的山水讓梅帥元感覺到舞台的局限性,他開始籌劃把山水搬到舞台上、把舞台搬到山水之間。
因為我們經常在舞台上演出,就想突破舞台的限製。其實我們真正的表演是生活舞台,這個舞台很大而且沒有邊界。所以,作為一個男人,我要有突破枷鎖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