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杜彬、黃愷:三國迷玩出新創意(1)(1 / 3)

杜彬、黃愷,風靡全國的桌遊“三國殺”發明者。共同成立全國首家專業桌遊設計與推廣公司——北京遊卡桌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杜彬任公司CEO,黃愷任公司首席設計師。

我們在桌遊圈裏一直倡導“開放”這個概念。作為一個新的行業,開放的態度是很關鍵的。

當聽到“三國殺”出現盜版的時候,我反而很高興。當然,這種高興裏夾雜著其他複雜的感情——我的東西能夠被盜版,說明它經過市場考驗被證明是一個好東西,否則沒有人盜版;另外,這告訴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不能做的事情,無法把控的東西也很多。

一個產業不光要有一些熱心人,一些有眼光、有能力、有才幹的人去幹,還需要其他方麵的支持,然後才有可能形成一個產業。形成一個產業之後才有發展道路,否則都處在摸索階段。

市場和產品是互補的,一方麵要考慮市場需要什麼,另一方麵也需要引導這個市場——因為我是一個先行者、開拓者。

杜彬:把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

喜歡是第一原動力。要發明遊戲,必須要喜歡玩遊戲,還要在玩的過程中有思考、有創新。杜彬就在玩桌遊的過程中認識了黃愷,也開始了“三國殺”的研發。

2002年,我有一個瑞典的朋友,他是留學生,極其愛好桌遊。他在清華附近租的房子裏有將近一百套桌遊。他推薦給我們玩,玩了以後我的第一反應就很好。那時Party從下午開到晚上,我就覺得這些遊戲都很好,就通過淘寶看國內有沒有人做。當時買桌遊無非就是兩個途徑:一個是朋友從國外帶回來,另外就是從淘寶上買進口的。

當時看了一下,除了進口桌遊,還有一款叫“三國無雙殺”的遊戲。我覺得這個好像是咱們自己做的產品,就買了一套,當時定價是68元。那時候也沒有快遞,是黃愷和李由來找我見麵交易的,這是我們第一次認識。後來才知道,這個遊戲是他們在自習室的一個想法。黃愷本人對三國文化非常熱愛,一直想設計一款以三國為背景的遊戲,當時國外還有一款遊戲叫“Bang”,黃愷受到Bang的啟發,設計出了“三國無雙殺”,這就是“三國殺”的雛形。

當時桌遊圈子很小,北京每周玩桌遊的差不多也就一二百人,他們在西直門一個咖啡廳裏玩一些遊戲。他們就慢慢通過這個圈子推出“三國無雙殺”。我在桌遊吧拿到它時也很激動,趕快回去在朋友圈子裏試,有人也想買。

因此,我覺得它裏麵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我對這個遊戲的感覺非常好,所有的玩家看見它也都是眼前一亮,覺得這個東西很新奇,想把這個遊戲介紹給其他朋友。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事情,想和黃愷合作。我負責產品推廣。我們經過幾次深談,確定合作。

實際上,當時設計的遊戲人物隻有武將和副將。因為三國武將很多,我和黃愷考慮要多設計武將,每個武將都有一個技能。由於每個人物的技能水平不平衡,所以需要反複測試。我當時在清華測試,黃愷在傳媒大學測試。

“三國殺”最開始的版本也是在清華大學和傳媒大學兩個地方的學生群體裏麵最先流行起來的。清華大學計算機係都是邏輯性很強的人,他們自己願意設計東西;傳媒大學遊戲設計的學生也喜歡設計。這種形式很好,大家一起發掘新的玩法和新的武將。

考慮到將來會變成產品,太多的武將會使玩家很難上手。後來,我們在遊戲中加入新機製,比如在武器上加入技能,這種技能可以和武將更好地結合——呂布用矛的效果不如張飛好,但呂布用方天畫戟的效果卻比別的武將好。武器技能和武將技能是一個常規化的關係,會衍生出更多的戰術,而另外加入了“無懈可擊”這種錦囊,使遊戲的互動性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我當時想把這個產品做成精品,所以,我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做調整,最後隻選了25名武將。我是2006年年底買的“三國無雙殺”,真正出的第一版以“三國殺”命名的遊戲是2008年1月1日。

開始總是最難的

其實,創業不見得做得多麼轟轟烈烈,隻要你有創意,也可以從手工作坊做起。比如杜彬一開始做“三國殺”的時候,就是純手工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