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杜彬、黃愷:三國迷玩出新創意(2)(2 / 3)

第一個階段是設計師獨立思考階段。這需要做很多的數學計算,因為遊戲的本質是數學的遊戲,很多數學公式、邏輯都包含在這個階段裏麵。然後需要把邏輯和數字都整合好,拋開所有外在的東西去挖掘本質的組合、連接。比如,“三國殺”的武將設計,在考慮怎樣用一套公式或者用一套技能表現武將特點時,就要把遊戲裏的技能全部轉化為變量或者常量。這個步驟就是一個數字化的過程。測試就是驗證第一個步驟裏是不是做對了,是不是有沒想到的東西。

最開始做的遊戲都是純手工製作的,後來因為采購了切卡機,改進了生產工藝,加快了手工製作遊戲的速度。我和杜彬就考慮多做幾套牌放到網上出售,還寫了特別有吸引力的介紹。

當時寫的幾個關鍵詞,其中一個就是“不插電遊戲”,我們也是順便推廣桌遊的概念。因為“三國無雙”遊戲很火,我們也把“無雙”加進去,放很多的圖片,這樣可以讓客戶比較直觀地知道遊戲裏都有什麼。還有一個是“十二人遊戲”,這說明可以很多人一起玩遊戲。這幾點都很重要,也容易被客戶記住,推廣起來比較容易。

當時淘寶網規定要賣10種商品才能建一個店,我就把自己不用的一些東西也放在上麵,順便放一些遊戲道具、骰子,等等。

過了20多天,有了第一個顧客。我現在還記得,他是一個深圳的買家,但是我們沒有什麼交流,買完以後就完了。後麵的幾個顧客跟我說了很多想法,他們覺得桌遊很有意思,對三國也很感興趣,對我的遊戲也做了一些評價。我記得第十個買家就是杜彬。因為他大學裏的一位同學是瑞士人,他通過那位同學接觸了很多桌遊,想知道國內有沒有這方麵的東西,就到淘寶上搜了一下。當時跟他的交流最多,越談越覺得大家都是同道中人。

我們第一次見麵,他隻是取了貨,沒有太多交流。但是他回去玩了,覺得很好,就來找我。那時候我們見麵不算太多,更多還是網上交流。他談了為什麼喜歡這個遊戲,怎麼找到這個遊戲,順便還問了幾個遊戲方麵的問題。接著,他說起自己身邊朋友怎麼玩,這個遊戲怎麼做。大家決定一起做事以後才見麵,比如他幫我代賣一些遊戲,我去清華跟他一起玩遊戲等。

當時,我們也聊起了桌遊產業的未來,都認為這件事以後肯定能做起來。他就說,我們可以成立一個分部,他幫我做些工作。他讓我最好擺脫這種勞力工作,多想一些遊戲,他幫我把這些遊戲推廣出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在網上已經賣了100多套遊戲。那時候價格還比較高,純手工製作要賣到六七十塊錢。最早賣79元,後來降到68元。這個定價的計算方法很簡單,我們參考了一些其他手工藝品的定價模式。我們覺得花半天時間做的,應該賺三四十塊錢。

我們在決定批量印刷時又認識了很多人。一方麵是買遊戲時認識的,另一方麵是北京的論壇都逐漸起來了,周末會有很多人結伴玩桌遊。大家在聊天的過程中也都認為國內應該有原創桌遊,應該有專業的桌遊團隊。

2007年的秋天,大家拍板說要把“三國殺”印刷出來,因為這個遊戲在杜彬的清華計算機係火得很,包括我們學校也有很多人在玩。那時候還沒有批量生產,在清華都是杜彬自己在推廣。

那個時候,我們隻是覺得這件事能做大,但並沒有任何數據支持。我們也沒有做宣傳,就是靠口口相傳。當時的銷量也比較有限,認識人也不多,也沒有太大的野心。我們也不急於求成,隻是認為,如果北京這群人能夠認可的話,遊戲會慢慢受到大家的認可。

當時我們參加了一些創意集市,也不用交什麼錢,報名就有自己的攤位,允許在那賣自己手工製做的東西,很熱鬧。在海澱區中關村的時候,我們去過一次。我們有各種各樣自己做的小東西,有些隻有一套,當時賣得還不錯。

花開不隻在春天

“三國殺”的火爆可謂有目共睹,關於這點黃愷也毫不避諱,他認為“三國殺”的目標就是像麻將那樣,成為人人皆知、人人會玩的桌遊。當然,黃愷的興趣從來不會停留在一個遊戲上,他希望做更多的遊戲,希望做出更偉大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