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這是何物(1 / 2)

靈山寺便離京師不遠。

“去,左右我也沒有要去的地兒,與你一齊也好有個伴。”

覺通把大師兄葬在鳳陽城外,江知命本想去祭拜,隻是暫時不想回去,便隻好等到日後再說。

***

歸德府,詠城。

清風崗,徐良寨。

聚義廳中,陸達坐在上首,麵前兩側共有三十五把椅子,卻隻坐了三男一女。

陸達輕咳兩聲清清嗓子,正色道:

“你們說說,該如何重振咱們徐良寨的雄風?”

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要說徐良寨的選址,不可謂不好。(原諒我借用金大大的名句)可要說好,也隻有一條溧江斷後,麵前便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即便如此,官府出兵剿匪數次,仍然連山崗也沒攻上去便潰不成軍。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徐良寨第一任寨主——徐良。徐寨主也不知有何通天本領,與幾個兄弟一齊,數月之內便整合詠城一帶山頭,聚集起連同他在內三十六位大小首領,三百餘名手下幫眾。整個詠城僅有官員衙役一百單七人,如何與之抗衡,虧得詠城縣令與上頭有些關係,又送了些銀子,總算換來歸德府兩次出兵剿匪,奈何皆已失利告終,連上頭也撇下詠城不管,縣令亦隻能忍氣吞聲。

這可令徐良寨的勢頭如日中天,更多為生活所迫之人湧入徐良寨。

徐良卻從不做打家劫舍的勾當,富商、官餉才是他的目標。詠城以及周邊城鎮,已到了談徐色變的程度。

劫富濟貧的徐良,對於百姓來說是大大的好人,對於官府富商來說卻是大大的惡人。

十年時間,徐良寨積累了巨量財富,終於在劫下一隊官餉後,再次引起官府注意,消息傳至京師,竟然放縱山匪猖狂十年,怎能不令京師官員們震怒?

新上任的知府並沒有害怕京師怪罪,反而從中看到了機會。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正愁著這第一把火如何燒。

招安!

新知府擅攻心計,他開出的條件亦十分誘人。這條件卻不是許給徐良,而是允諾給徐良手下一幹大小首領。人心散了,隊伍自然不好帶,首領聚會上讚成招安的占了八成,徐良也無話可說。

既然招了安,那便好辦了。整日裏舞刀弄槍的武夫哪裏是讀書人的對手,十年建成的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十日間便分崩離析。死的死,逃的逃,徐良也落得個腰斬的結局。

昔日的輝煌不複存在,連帶那巨額的財富也沒了蹤影。

陸達生的高大威猛,靠的一身蠻力與一雙宣花大斧有著不錯的戰力。家中貧困,父母又雙雙撒手人寰,他便上了清風崗,徐良寨裏排名第三十六。

並非他戰力最弱,而是腦袋愚鈍,被人誑了說愈往後愈大,便咬定了要當那第三十六號首領,待得反應過來,已是晚了。

招安時眾人皆趕著去爭官奪爵,唯獨他慢了半拍,甚麼也沒有分到,便獨自一人在外浪蕩,才算保住這條命。

待得往日兄弟身死的消息傳到他耳朵裏,把他氣得跳腳,直罵這賊官府是天下第一大騙子,他回了清風崗,勢要重建徐良寨。

一人能力有限,幸而他收了四位兄弟,這四位兄弟也算識相,推舉他做寨主,他亦是當仁不讓,繼承了徐良衣缽,坐了這第二任寨主的位子。

這一日五人聚在一起,便是要商議寨子日後發展壯大的法子。

“我以為,當下最要緊的,便是銀子,有了銀子,咱們也好招攬些手下,單靠咱們幾個可著實有些為難。”

第一個說話的韓明留著兩撇小胡子,麵色紅潤而有光澤。他排老二,坐在陸達左手邊第一把椅子。第二把椅子上的人跟著發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