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品牌延伸的規律及原則(1 / 3)

品牌延伸對智者來說是一場饕餮盛宴,而對愚者來說則是一場可怕的噩夢!所以企業品牌延伸應該全方位理性思考,謹慎決策,既要有效回避和降低品牌延伸的風險,又要抓住機遇,該出手時就出手!

一、品牌延伸規律性的探索通過對大量品牌延伸成功與失敗案例的分析,我們發現品牌延伸有如下規律。

規律一:品牌核心價值包容力強弱同品牌延伸力成正比體現身份或表達情感型的品牌,其品牌核心價值往往體現人的價值觀,抒發人的情感,其品牌核心價值包容力較強,則品牌延伸力也較強,能夠延伸覆蓋多種類產品。

海爾的品牌核心價值是“真誠到永遠”,“真誠”的包容力很強,所以海爾的產品從冰箱延伸到彩電、空調、熱水器等幾十種家電產品,且獲得成功。雀巢的品牌核心價值是“溫馨,有親和力”,所以雀巢能包容咖啡、奶粉、冰激淩、檸檬茶、礦泉水等多種產品,並廣為消費者所接受。

功能利益型的品牌,其品牌核心價值往往突出產品的功能等“賣點”,會使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很強的產品功能、特色等方麵的具體聯想,品牌核心價值包容力較弱,則品牌延伸力也較弱。例如,歐萊雅雪顏專業美白的“顯著提亮膚色,即刻白皙”,隆力奇蛇油膏的“防凍防裂、滋潤保濕”,高露潔的“沒有蛀牙”等,這些品牌的產品則很難延伸到其他領域。

科普菲特曾提出過一個品牌內涵與品牌可延伸空間模型,通過該模型可看出:品牌內涵越抽象,則品牌延伸力越大;品牌內涵越具體,則品牌延伸力越弱。

規律二:品牌美譽度高低同品牌延伸力成正比美譽度較高的品牌往往擁有良好的信譽和消費者的信賴,消費者往往基於對原品牌的信賴,能在短時間內接受品牌延伸的新產品。相反,美譽度一般的品牌,其延伸的產品往往令消費者懷疑企業的能力和動機,較難獲得成功。西門子、飛利浦、雀巢、達能、3M、海爾等品牌延伸的成功與其較高的品牌美譽度是密不可分的。

規律三:品牌垂直延伸往往是死胡同垂直延伸是指企業推出同一品牌的低檔產品或高檔產品。

高品質品牌推出低檔產品,往往會損壞品牌原有的高貴形象,挫傷原消費群體的積極性,稀釋原品牌的價值,給企業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美國派克公司是鋼筆的發明者,派克品牌也形成了“超凡脫俗、卓然出眾”的內涵個性,特別是1962年,派克公司獲準成為英國皇室書寫用具和墨水的獨家供應商,派克鋼筆成為了伊麗莎白二世的禦用筆,這件事更使派克金筆身價倍增,成為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征。1982年,派克公司新任總經理詹姆斯·彼得森上任後,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做出了一項足以使派克公司致命的錯誤決策:全力生產定位於3美元以下的中低檔鋼筆。結果派克公司投入不少,不但沒有順利打入低檔筆市場,反而使其高檔筆的市場份額下降了17%,派克公司高檔金筆的霸主地位迅速被競爭對手克羅斯公司所取代,克羅斯公司的產品當時擁有50%的市場份額,一躍成為美國製筆業的領袖品牌。1986年2月,派克公司被英國一家公司以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20世紀8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曾把凱迪拉克品牌延伸到檔次較低的汽軍上去,取名凱迪拉克·雪馬龍。然而,不僅凱迪拉克·雪馬龍未能取得預期的銷售業績,而且過去購買凱迪拉克的顧客也漸漸失去了對它的鍾情,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凱迪拉克的銷量顯著下降。

低品質形象的品牌也很難向高檔產品延伸,因為品牌的低檔印象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很難產生扭轉。

國際上許多轎車公司推出高檔汽車時,都采用了獨立的新品牌名。比如,豐田公司推出高檔車取名雷克薩斯,本田的高檔車為阿庫拉,大眾旗下是奧迪,寶馬收購勞斯萊斯依然保持它的獨立性。這些汽車公司之所以要保持高檔車品牌的獨立性,就是怕原有的中檔車品牌形象對高檔車產生不利影響。

同樣是轎車,奇瑞QQ有著驕人的業績,且已成為微型轎車的代名詞,但奇瑞品牌2006年相繼推出V5多功能轎車和A5轎車,前景會怎樣呢?令人擔憂。

規律四:品牌如果成為某類產品的代名詞,則很難延伸其他類產品如果某一個品牌成為某一類產品的代名詞,那麼延伸推出其他類產品就很難被消費者接受,品牌延伸也很難成功。

施樂是一個複印機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已成為複印機的代名詞。然而,1970年施樂公司異想天開,把自己和IBM看齊,將品牌延伸到信息行業,號稱“我們可以解決你信息方麵的全部需要”。然而,不管施樂賣什麼,似乎總是擺脫不掉複印機的影子,施樂10億美元的計算機投資有去無回,8500多萬美元的數據係統投資也打了水漂兒,它們建立的以太網辦公網絡也以失敗而告終,後來施樂把全部人力、財力都投入到辦公自動化戰役之中,但還是無功而返。全世界的消費者都把施樂看成複印機的代表,而不是信息的載體,所以施樂偏離主營業務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