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1:
小麗原是一家房地產經紀公司的業務員,公司人不多,隻有七八個人。我們都知道房地產是很不錯的行業,小麗在公司幹得也很好,每月都能賺好幾千塊錢,但是後來因為家裏的原因她想辭去這份工作。她的老板也是和她年齡差不多的一個女孩,所以小麗也就沒把老板放在眼裏。就在小麗離職的當天,她把自己掌握的公司客戶資料交給了另一個業務員,準備結完賬就走,可是她沒想到老板對此很不滿意,還在公司大吵起來。後來,小麗沒辦法,因為還有錢在老板手裏,所以隻能按老板的要求寫了離職書和半年內不從事同行業工作的保證書才了事。小麗也因此和老板鬧得不歡而散,還影響了自己的職業發展。
案例故事2:
小陳是一家公司的培訓講師,和老板一起奮鬥了三年的時間。但是她覺得在公司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頂峰了,很難再有更好更快的提升機會。於是,她開始在網上發布求職簡曆,並在合適的時候請假到別的公司麵試。經過幾次麵試後,她終於找到了一家合適的新東家,職位和待遇也比現在的要高,於是她就向老板提出辭職。公司是每月5號發工資的,她等公司發完工資後就去找老板談了自己的想法。她一開始就說自己三年來一直得到老板的照顧和關心,還囑咐老板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隻顧工作之類的話;之後她向老板檢討自己最近在工作上的一些不足的地方,並把原因歸於自己的知識結構有些老化,需要充電;最後才道出了想要辭職的真實想法,表示要向老板請個長假出去學習MBA,希望兩年之後還回公司來效力。其實老板心裏也很清楚,但鑒於小陳誠懇請辭的態度和找不到什麼有力的不批準的理由,所以就在很不情願的情況下同意了。小陳終於如願以償,實現了自己的計劃。
點評:同樣一件事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產生的結果就不一樣。雖然說打工的人有來去自由的權利,覺得順心就幹,不順心就可以走,但是,不管你在公司的工作業績以及和老板的關係處理得怎麼樣,辭職這件事情還是要講究一點策略。如果你不注意方式方法,老板有可能會在最後這一關給你故意設置一些障礙,增加一點麻煩,那最終受到損害的還是打工者。既然很有可能是這樣的結果,那又何妨在提出辭職前動動腦筋,想清楚後再實施呢。再說,做人還是不要因為一些小事情把關係搞得太僵,山不轉水轉,說不定哪天又和那個曾經一起共事過的老板碰上了呢。若是冤家那路就窄了,倘若離開後還是朋友的話,豈不是應了那句“多個朋友多條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