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電器的生產再簡單也是需要技術的。小小的柳市鎮當然沒有足夠的技術員,技術員不夠就自己動手,即便是一竅不通的人也要趕鴨子上架。這樣的人製造出來的產品能合格嗎!另外還有受到原材料供應、價格競爭等諸多因素影響,大量的劣質產品在這裏生產並銷往全國各地。低壓電器產品直接用於電力供應係統,劣質產品容易造成生產事故及人員觸電等事故,此類事故一多,溫州製造的危機開始爆發。
權威媒體開始批評柳市鎮的做法,但是這樣的批評對於那些生產劣質電器的不法商人來說起不到絲毫作用。緊接其後煤炭工業部因柳市生產的某些礦燈配件不符合防爆要求,通令所屬企業不準購買柳市的電器產品。溫州政府在泛濫問題上做過一些努力。1986年,溫州市政府以及職能部門著手對柳市的低壓電器生產進行疏導,先後建立了電器總廠和電器產品檢測中心,引進12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這種做法是以正麵引導為主,希望給柳市帶來一個全新的局麵。治理措施其實應該雙管齊下:一方麵加強正麵引導,另一方麵也應該對非法生產進行抑製和打擊。顯然,政府有關部門擔心著手打擊會影響溫州業已形成的大好局麵。那些非法生產者,因為偷漏稅收以及用劣質材料生產,利潤空間比合法生產者要大得多,企業發展也快得多。政府對於非法經營打擊不力,直接導致了眾多原本合法經營者為了生存而走向反麵,各種繞過政策法規的手段相繼而生,最後導致越來越多的劣質產品流向市場。
市場是最公正的,有什麼樣的產品就有什麼樣的反應。1987年6月,柳市一些劣質電器產品在上海被查獲。1988年,國家工商局對柳市生產、銷售的劣質電器產品提出批評。兩年後,國家對柳市低壓電器開始實施打壓政策,浙江省組建了工作組,浩浩蕩蕩地開進柳市鎮。國家七部局成立聯合工作組,亦在隨後趕到柳市。大兵壓境,溫州市政府方麵就是再強硬,也不敢硬頂了,不得不協同行動。溫州市以及樂清縣分別抽調公安、工商、財稅、銀行等部門,組建工作組進駐柳市鎮。這些工作組高高舉著4麵大旗:打擊、堵截、疏導、扶持。為了防止劣質產品外流,他們在各交通要道設置路卡進行堵截,派出執法隊前往各廠家進行搜查,全鎮到處懸掛宣傳標語,雖然沒有幾年前那種嚴厲打擊的語氣,可也一樣“殺氣騰騰”,一個小小的鎮竟然一下子迎來了如此之多的“欽差”。
因為國家下發了文件,全國範圍內掀起一股圍堵截柳市電器潮流,有好幾個省公開下發文件,禁止公開購買或銷售柳市電器。這一次行動共注銷無證企業29家,49家企業自動歇業,清理965間低壓電器櫃台、門市部,取締255個生產偽劣電器產品的家庭作坊,同時確定對28家企業進行重點扶持。
也有人積極行動,以適應政府的新政策。例如消息靈通的萬家電器老板陳成曼沒有等待,他身在上海,立即進行了一些調查,詳細了解申領生產許可證的辦法,然後組建了一個申領許可證專家小組,回到柳市,啟動了申領許可證工作。有了這份許可證,陳成曼頓時腰杆粗了,在柳市走動顯得特別精神。原先那些不太積極的廠家也開始加快腳步了,一時間,很多企業排起了長龍,爭相申請。申領許可證過程中有大量資料需要審核,還需要對相應的產品逐一驗收,並不是簡單地蓋一個公章了事。所以有關部門出於某種考慮,將幾家較大規模的企業列為優先企業。緊跟萬家之後領到許可證的分別有正泰、德力西、新華和佳利等。這次大整頓對於正泰、德力西這樣一些企業來說確實是大好事。劣質產品被清理出市場,對於這些大企業創品牌有百利而無一害。也就是說,假如沒有這次打假行動,任由發展,結局隻可能是一個:那些劣質產品最終會將整個柳市低壓電器徹底毀掉,以至於全國範圍內所有人見到柳市或樂清產品便繞道走。
柳市鎮無疑是當時溫州的一個縮影,在這次整頓中,溫州製造麵臨著一次空前的改革,產業布局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當然這樣的發展使溫州人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凡是進步都需要代價,也正是因為這次整頓,使得溫州人對自己有了更新的認識,也由此溫州製造開始了新的征程。
3溫州製造再遇冰封
溫州人成在模仿,但也曾經敗在模仿上。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所謂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溫州人以模仿起家,但是模仿畢竟缺乏生命力,所以,溫州人也曾經麵臨被抑製的冰封期。20世紀90年代初期,正當溫州人高歌猛進、一路狂飆地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溫州製造的隱憂也如影相隨接踵而至。2001年以來,溫州的打火機、紡織服裝等先後遭遇國外的反傾銷或者配額限製,截止到目前,中國在世界其他國家受到其他國家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案件已經有600餘起,加上其他反補貼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等貿易救濟措施的案件,迄今為止中國作為被訴國的案件已經有700多起。而這被起訴的企業裏,溫州商人絕不是少數。而尤為令人難堪的是,海外溫州人的權益屢次遭遇國外的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