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在溫州人的努力下,溫州製造會以新的姿態,新的生命力,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再一次創造奇跡。
5用別人的名牌創自己的品牌
在溫州製造也極力塑造自己的品牌行動中,溫州人提出了“名牌興市”的口號,我們以溫州服裝製造業為例,例如溫州男裝生產企業以高起點、高品質來定位自創品牌。當國內許多服裝企業紛紛效仿“溫州模式”時,溫州服裝在品牌經營方麵進行了大膽的嚐試。
溫州服裝製造業運用國際先進理念經營,雖在國內同行中領先,但溫州品牌與世界級的國際品牌差距還很遠。溫州服裝品牌在國內市場上知名度雖領先國內同行,但與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同行相比卻仍有相當的距離。如何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來參與市場競爭,一部分溫州企業選擇了轉型。溫州男裝在自創品牌搶占市場製高點時,大多選擇了引進國際一流裝備和技術,創建高品質、大規模品牌加工基地的做法,幾乎家家企業都注冊了一個帶點“國際化”的品牌,雖然品牌名稱不同,但在男裝市場上溫州品牌的同質化現象卻十分嚴重。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部分品牌知名度高、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苦於同類品牌太多,難以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擴大生產能力,企業難以進入最佳贏利狀態;而另一部分缺乏品牌知名度的企業,也因產品銷路不暢,造成裝備、技術資源的浪費。麵對自家人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狀況,習慣把生意做到全國全世界各地去的溫州人,再次顯出了其精明之處:法派、莊吉、報喜鳥等一些擁有自己品牌的企業,在品牌主業生產開工不足的情況下,利用品牌的知名度為外國品牌貼牌加工,來改變企業自身品牌生產不飽和的狀況。而大多數品牌知名度不夠高的企業,考慮到做品牌需要耗費的巨大成本,則由被動競爭轉為主動調整,憑借溫州服裝企業先進的設備優勢,放棄自營品牌,改為全世界的品牌服裝做貼牌加工。畢竟市場是殘酷的,不管是做品牌還是做加工,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才是最重要的。現在的溫州人隻信守一個遊戲規則,那就是“以變應變”。有統計資料表明,溫州製造的西服,已占全國市場銷量的80%,許多選擇在中國加工產品的國際品牌,其西裝、夾克、休閑裝、西褲等品種,幾乎全在溫州製造。
隨著國外名牌企業的加入,使得國內品牌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服裝品質和加工能力不斷提高的溫州男裝企業,從高風險的品牌市場競爭中發現了一個利益大卻是低風險的發展空間: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加工產品。於是,一批像丹頂鶴、喬頓等有影響力的溫州男裝企業,理性地從原來的自產自銷為主,轉向了為精品男裝貼牌加工為主。貼牌生產,尤其是為國際品牌服裝貼牌,是需要加工企業嚴格按照品牌委托方的質量、規格、交貨時間要求進行生產的。為達到國際品牌認可的標準,生產企業必須圍繞市場需求,按照國際品牌標準對自身進行一係列的技術改造和質量管理的提升。
報喜鳥集團為爭取英國馬莎公司經營的國際名牌服裝貼牌加工,先後用了三年時間,除了在生產技術,工藝品質上按照國際品牌需要進行了一係列提升外,還在企業環境、員工福利等方麵,按照國際環保等要求進行了改造,終於從馬莎公司獲得了第一批5000套西服的訂單。後來馬莎公司的加工訂單增加到12萬套,到最後他們將歐洲其他地區的加工點撤掉,把產品全都拿到溫州來製造。
在角逐品牌市場的服裝企業中,丹頂鶴是最早進入的一家服裝企業。在2000年,丹頂鶴服裝公司以其敏銳的市場嗅覺,預測到了男裝休閑時尚大潮將滾滾而來,加上外來品牌以銳不可當之勢挺進國內,以西服為主體的溫州男裝固有的市場優勢將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如固守品牌,除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包裝推廣品牌外,還需加大開發設計力度跟上休閑化風潮。關鍵時刻,丹頂鶴服裝公司果斷抉擇,放棄自主品牌經營,改做貼牌經營。
溫州人想來是以精明著稱的,那麼,他們就這樣心甘情願地為國外企業做嫁衣嗎?當然,溫州人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精明的溫州人也算過一筆賬,不搞精品加工,貼牌生產沒有高的附加值,逐年提高的生產成本是難得有利可圖的。先做市場後做產業的溫州人,利用長期形成的產業集聚優勢和與國際接軌的工藝技術,在貼牌加工中圍繞品牌市場的需求加快創出了“精良的加工能力+相對較低的成本+批量小交貨快”的溫州製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