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存輝:從小鞋匠到億萬富豪的成長傳奇
★吃盡苦頭的街頭修鞋匠
與大多數成功者一樣,南存輝的少年時代是在艱辛和磨難中度過的。因為家境貧寒,從六七歲開始,南存輝挑著米糠,提著雞蛋上街賣掉換取自己的學費。他的父親是溫州樂清柳市鎮有名的老鞋匠。1978年夏天,父親在一次集體勞動中意外受傷,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醫生說,這一躺可能就要一兩年。父親不能下地幹活,母親的身體又一向虛弱,拉扯弟妹、養家糊口的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了13歲的南存輝肩上。將要初中畢業的南存輝隻好輟學,回家幫助母親挑起家庭的擔子。
“回家之後,我不知道做些什麼。我隻會一點的手藝,就是給人修鞋。那本是父親的絕活,跟在他的身邊,我也學了不少東西。但在當時,讓我去修鞋,心裏一萬個不情願!”南存輝後來回憶說,他是硬著頭皮去做修鞋匠的。因為家庭的遭遇,讓他別無選擇,因為他在家裏是長子,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有“長兄為父”的說法,作為長子他必須接替父親的責任。
南存輝是個很害羞的人,13歲就挑著修鞋擔上街給人修鞋總讓他抬不起頭來。剛開始的時候,他盡量在見不到熟人的地方去修鞋,因為他害怕遇見熟人,然後對他議論一番,他不願意讓人看不起,也不願意給別人一個沒出息的弱者形象。有時,鞋攤擺在路邊,不巧有熟人走來時,他趕緊遠遠地躲開。有人來修鞋,他也從來不講價,客人給多少就算多少。這樣下來,有時一天賺不了幾毛錢。有一次南存輝越想越沒勁,索性收起攤子回家了。躺在床上的父親吃驚地問南存輝為什麼這麼早就回來了。南存輝大聲喊道,幹這些沒有前途,他發誓再也不修鞋了,就算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不幹了。父親耐心的勸導兒子:“當修鞋匠並不丟人,鞋匠是靠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家子,也很光榮,現在家裏是這種情況,你又是長子,你要承擔起養家的責任來。如果你的弟弟妹妹們將來能夠有出息,那也是你的功勞。”於是,第二天一早,他又出現在大街小巷。後來,時間長了,他漸漸愛上了修鞋這一行當,修鞋的手藝也越來越精。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什麼客人,也不管客人給的錢多少,他的態度都非常溫和,服務十分周到。這給客人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找南存輝修鞋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很多是回頭客。瑞裏村有個人聽說柳市有個孩子補鞋補得很好,從大老遠的地方坐輪船過來請他補鞋。南存輝手頭活忙,這位遠道而來的顧客足足等了一個上午。拿到他補得平平整整的鞋子,滿意而去。後來這位顧客多次來找南存輝補鞋,還給南存輝介紹了許多客人。
小小的南存輝在柳市鎮算是稍微有一點小名氣了。在早出晚歸的時光裏,一晃就是3年,在這3年的時間裏,南存輝灑下的不光是汗水,還有血和淚。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西北風卷起沙塵朝著人們撲麵打來。南存輝一手拿著針錐,另一手拿著細線,顯得有點僵硬。此時,他很需要停下手中的活兒,將雙手摩擦一下產生熱量,或者放在嘴前用熱氣取暖。可他沒有這樣做,他不願意讓坐在身旁的客人多等一分鍾。這樣糟糕的天氣,多坐一分鍾實在是一種受罪。手中的膠鞋又滑又硬,針錐似乎有些不聽使喚。就在南存輝為身旁的客人修鞋的時候,突然,鋒利的錐子深深地紮進了他的手指,十指連心,一陣強烈的刺痛使得南存輝眉頭緊皺。錐子有鉤子,南存輝費了好大的勁還拉不出來。這時有人叫來了父親,用力給他拔出後,又用麻線簡單一紮,接著補鞋。由於手指的疼痛,使原來就顯得僵硬的雙手更不聽使喚,當他十分艱難地將鞋子補完時,麵對客人,他那張國字臉顯出幾分難堪,他沒有像以往那樣把這雙鞋子補得漂亮。盡管客人對他報以善意的微笑和由衷的感激,可他卻沒有為此而原諒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總是在千方百計地為自己尋找辯護,全身心地為別人考慮的人總是極少數。
一個13歲的孩子,他似乎顯得過於理智,過於早熟,他將那隻深深紮入手指的針錐藏在自己的心中。過了十幾年後回憶起往事時,南存輝還念念不忘那一次他沒有為客人補好那一雙鞋。那個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補鞋的孩子會挑起振興柳市低壓電器的重擔,誰也沒有想到一個補鞋匠,會變成一個億萬富豪!
另外一件事情也能說說明南存輝那段時間的艱辛。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士說:“南存輝事業幹得這麼紅火,我們很佩服他的。有時想想,在機關工作真沒意思,想去正泰找份活幹算了,但又怕南存輝不理睬。”她說,南存輝輟學後,經常到學校附近來擺攤修鞋。因為那裏過往人群多,生意好。那時,她正在上中學,她和一些同學走過鞋攤,常拿他取笑,有時還向他擲石子。“他不報一箭之仇、羞辱一番就算好了,還會讓我到他那裏於事?”她說。當然,玩笑歸玩笑。那位女士並未真的願意舍去機關舒適的工作,到南存輝那裏當一名“打工妹”。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南存輝的記憶深處是否還有這位曾經使他多麼難堪的女同學,他都不會計較,否則他就不是南存輝。南存輝是以寬宏大量為人稱道的,這正是南存輝的人格魅力所在。我們倒是從這位女士的“坦白”中可以想象,一個13歲的學子,要放下自己心愛的書包,去做一個走街串巷的修鞋匠,他的人格、他的心裏該要承受多大的委屈和壓力。